接触网试题题库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接触网 考试时间 120 分钟阅卷教师签字: 一、名词解释 (本题共5小题,计20分)。
1 拉出值: 2 结构高度: 3 临界跨距: 4 导高: 5 支柱侧面限界: 6 接触网:班级学 号姓 名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7理论风压:8当量跨距:9安装曲线:10接触网平面图:11支柱容量12支柱负载13线路平面图14竖曲线15坡度16结构风速17基本运行风速18受电弓动态包络线19接触悬挂20腕臂21软横跨22硬横跨23中心锚结24锚段25锚段关节26补偿装置27波动速度28软横跨节点29定位装置30支持装置31附加导线32线岔33弓网磨耗34电分段35电分相36绝缘间隙37绝缘配合38综合接地39结构系数40弓网电弧41反射系数42土壤安息角43土壤承压力44临界负载45弛度46最大许可跨距47跨中风偏移48牵引网49半段效应50悬挂弹性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计10分)。
下列各题的答案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1 “安装曲线”是指根据、和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绘制的用于指导接触网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曲线。
A 张力、弛度、设备空间位置;B 接触网、弛度、坠铊;C 高度、坡度、坠铊;2 接触网状态方程是根据线索的长度变化推导出的表示和之间的关系式,A 弛度、温度;B 张力、温度;C 拉出值、温度3 只有悬挂和悬挂才有状态方程,而悬挂是没有状态方程的。
A 半补偿、全补偿、未补偿;B半补偿、未补偿、全补偿; C未补偿、全补偿、半补偿;4 在软横跨的节点中,含有绝缘子的节点是:号节点。
A 1 2 3 4 8 9 13 ;B 1 2 3 4 5 9 13 ;C 1 2 3 4 8 10 13。
5 接触网具有典型的空间环境特性、、、、特性。
A 无备用、负荷、机械、学科交叉;B、气候、电磁、机电、学科交叉;C 无备用、负荷、机电复合、学科交叉;6 AT供电方式下,接触网的主要附加导线供电线、保护线、正馈线和线。
A 保护用接轨线;B 回流线;C 双绝缘跳线;7 直链形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投影,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走向相反。
A 重合、半斜链形;B 重合、斜链形;C 不重合、半斜链形8、柔性架空接触网一般包括支柱与基础、支持装置、、以及供电辅助设施五大部分。
A 定位装置、接触悬挂;B 定位管、腕臂;C 接触线、承力索、9、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比较,高速接触网在电气强度、机械强度、受力稳定性、悬挂弹性、、、弓网动态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要远远高于常速接触网。
A 悬挂抬升量、导线高度及其变化率;B 补偿张力、波动速度;C 悬挂抬升量、设计温度;10吊弦是接触悬挂的重要部件,它将接触线吊挂在承力索上,将接触线的 传递到承力索上,调节接触线的弛度和高度,改善接触悬挂弹性,提高接触网的受流质量。
A 弛度以及风负载;B 自重负载以及风负载;C 自重负载以及覆冰负载;11与受电弓弓头几何尺寸密切相关的接触网参数有:A 接出值;B 导高;C 跨距;D 始触区;12“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是指受电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达到的A 最大允许抬升量的轮廓线;B 最大允许摆动量的轮廓线。
C A 和B 全部;13弓网接触压力取决于:A 静态抬升力;B 空气动力接触压力;C 惯性力;D 阻尼力。
14 受流质量良好的弓网系统的接触压力的统计规律均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主要表现在A 全部值的约 68.30% 位于~p p P S P S -+之间;B 全部值的约 95.50% 位于2~2p p P S P S -+之间;C 全部值的约 99.70% 位于3~3p p P S P S -+之间;D S 称作接触压力的标准偏差。
15 接触线波动传播速度是指静止的接触线在受到一瞬间冲击力00()P t t δ-作用后,所产生的上下振动的振动波沿接触线传播的速度,其大小主取决于:A 接触线补偿张力;B 接触线单位质量;C 接触网补偿张力;D 接触悬挂的单位质量16 “安装曲线”是指根据 、 和 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绘制的用于指导接触网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曲线。
A 张力、弛度、设备空间位置;B 接触网、弛度、坠铊;C 高度、坡度、坠铊;17 接触网状态方程是根据线索的长度变化推导出的表示 和 之间的关系式,A 弛度、温度;B 张力、温度;C 拉出值、温度18 只有 悬挂和 悬挂才有状态方程,而 悬挂是没有状态方程的。
A 半补偿、全补偿、未补偿;B 半补偿、未补偿、全补偿;C 未补偿、全补偿、半补偿; 19 在软横跨的节点中,含有绝缘子的节点是: 号节点。
A 1 2 3 4 8 9 13 ;B 1 2 3 4 5 9 13 ;C 1 2 3 4 8 10 13。
20 接触网具有典型的空间环境特性 、 、 、 、 特性。
A 无备用、负荷、机械、学科交叉;B 、气候、电磁、机电、学科交叉;C 无备用、负荷、机电复合、学科交叉。
21 AT 供电方式下,接触网的主要附加导线供电线、保护线、正馈线和 线 。
A 保护用接轨线;B 回流线;C 双绝缘跳线;22 直链形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投影,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走向相反。
A 重合、半斜链形;B 重合、斜链形;C 不重合、半斜链形23、柔性架空接触网一般包括支柱与基础、支持装置、、以及供电辅助设施五大部分。
A 定位装置、接触悬挂;B 定位管、腕臂;C 接触线、承力索、24、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比较,高速接触网在电气强度、机械强度、受力稳定性、悬挂弹性、、、弓网动态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要远远高于常速接触网。
A 悬挂抬升量、导线高度及其变化率;B 补偿张力、波动速度;C 悬挂抬升量、设计温度;25 吊弦是接触悬挂的重要部件,它将接触线吊挂在承力索上,将接触线的传递到承力索上,调节接触线的弛度和高度,改善接触悬挂弹性,提高接触网的受流质量。
A 弛度以及风负载;B 自重负载以及风负载;C自重负载以及覆冰负载;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计10分)。
1 安装曲线是根据和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绘制的用于指导接触网施工与运营的曲线。
2 根据接触网零件的制造工艺,接触网零件可分为:件、件、液态模锻件和挤压件等几种类型。
3 在软横跨节点中,全补偿用的是,半补偿用的是:。
4 定位器坡度必须控制在至之间。
5 电连接有五种结构形式,A型电连接用于而B型电连接用于。
6接触网具有、、、、等特性。
7接触网附加导线主要有供电线、加强线、、、保护线、负馈线和、。
8直链形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走向,斜链形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走向。
9弓网关系可表述为关系,关系,关系,关系。
10中国电气化铁路采用的是供电制式。
11牵引网为典型的电气网络,接触网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对处于其影响范围内的产生相应的电磁干扰。
12在BT供电方式中,需每隔km在接触网中串入一个变比为1:1,励磁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的特殊变压器。
13在牵引功率不变的情况下,AT供电的供电臂长度可比其它供电方式加大,接触网电分相的数量减少。
14若两相邻供电臂通过开关设备在电路上连通,一条供电臂可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的供电方式称为。
15计算气象参数是指依据接触网技术要求和线路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定的、用于确定的气象数据。
16在一定风速作用下,接触网的结构、线索和设备不会因风的作用受到破坏,这样的风速称为 。
基本结构风速应为计算最大风速与线索或设备安全系数的积,是确定接触网线索和设备的 理论依据之一。
17在接触网设计中,覆冰厚度是以承力索均匀覆上比重为 ㎏/m 3的坚冰来表示的。
18吊弦的最佳位置是指吊弦 ,吊弦与承力索和接触线均保持垂直的位置。
19不等高悬挂的 等于悬挂条件(线索、跨距、张力)相同的等高悬挂的 。
20 结构系数表明了 受承力索弛度变化量的影响程度。
21整体吊弦长度计算是目前高速接触网结构预制计算的重点和难点,高速接触网要求其计算误差小于 。
22支柱容量是指支柱所能承受的、支柱不被破坏的最大弯矩,它取决于 ,与支柱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无关。
23受电弓的具体结构会因电气列车的运行速度、负荷大小、接触网状况以及各国制造经验和技术习惯有所不同,但均包括 、 、 和 等基本部分。
24 碳滑板在与铜或铜合金接触线摩擦时可以在导线表面形成一层 ,大大改善了接触线的磨耗状况。
25静止电弧与运动电弧对接触线的热侵蚀程度不同,静止电弧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导致接触线 ,弓网系统应尽量避免静止电弧的产生。
26 弓网系统的滑动接触磨耗大致可以分为 、 和 三种。
27根据铁道部《铁建设〔2007〕152号》文件精神,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决策应 进行 研究和 研究,按 设计和 设计两阶段设计。
28在进行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时,应合理确定悬挂走向,尽量避免二次交叉。
为了避免接触悬挂的二次交叉,两组接触悬挂在通过相邻两道岔时可 布置。
29桥上支柱布置与区间基本相同,当桥梁总长超过接触网最大许可跨距时,则应在适当的 或 上预留支柱位置,预留基础应符合桥梁和接触网双方的技术要求,箱梁桥地预留位置距桥墩 m 以上,30接触网施工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测量、 施工、 施工、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和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
31 施工管理的主要职能有:计划职能、 职能、 职能和控制职能。
32接触网运营是指接触网工程全部竣工并验收接管后,由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供电段、维管段等)保持其 ,安全可靠地向 供电,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33工作票是接触网作业的书面依据,除 和遇有危机人身或 安全的紧急情况外,接触网的所有作业都必须有工作票。
四 判断题 (正确的画“O ”,错误的打“X ” ,共10小题,计8分)。
1 在接触网支柱上标注“红线”是为了限制线路抬高和观测支柱的沉降情况,它是轨面高程与支柱基础沉降关系的标志线。
( )2 临界跨距是用于判定链形悬挂状态方程的起始条件。
( )3 所有支柱在加上负载后,允许向受力反方向倾斜mm 30~0。
( )4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任一带电体与接地体的绝缘间距不得小于mm 300。
( )5 波速利用率表明了受电弓取流速度和接触网波动速度的比值关系,为了经济安全,波速利用率应大于0.8。
()6 当运行速度大于200km/h时,弓网磨耗主要以机械磨耗为主,其磨耗率与牵引电流之间存在1.6次方的比例关系。
()7 在接触网设计中,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通常要低于设计平均温度。
()8 横卧板通常用于钢支柱基础,而钢筋混凝土支柱基础是不用横卧板的。
()9 拉出值的作用是使滑板与接触线的磨耗均匀,增加悬挂稳定性。
()10 安设中心锚结是为了减少张力差,改善悬挂弹性,缩小事故范围。
()11 车载设备过电分相需在地面安设四个地面感应器,其中1#(4#)地面感应器与2#(3#)之间的距离是根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和系统动作时间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