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科教版

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科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记观察日记。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11、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的。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子叶呈卵圆状、淡黄色、没有明显的叶脉;后面长出的叶子叫真叶,呈扁长状、深绿色、有明显的叶脉13、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面来的15、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6、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空气。

植物的生长以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7、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8、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9、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20、果实的形成要经过传粉、受精两个重要的过程。

21、凤仙花开花的季节在夏季,一般花长在叶腋部位。

22.解剖花从外向里的顺序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二、问答题: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关于凤仙花在三周里的生长变化情况你知道哪些?答:大约5-7天破土而出;初出的芽是嫩色的;茎的颜色是绿色的,稍微喧点红;刚出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以后长出的叶是披针形,前端渐尖,边缘有锐锯齿,叶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填空: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蚕卵的形状是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19、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20、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得很快,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显著的变化。

2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以育的重要条件。

22、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23、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二、问答题:1、为什么要在孵化小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为什么要洒水呢?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答:①因为小蚕要呼吸。

②这是因为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③蚕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怎样测量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答:首先把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答: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①卵:圆形、黑紫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动;不吃食物。

②蚕(幼虫):圆筒形,身体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从约7厘米长到8厘米左右;爬行;吃桑叶,随着身体不断长大,食量也逐渐增大;33天-35天。

③蛹:椭圆形,酱色;一般不动,受刺激会动;会吃食物;10天-13天。

④蚕蛾(成虫):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足,长出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不吃食物;6-8天。

共计49天-56天。

4、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要经历变态,哪些不经历变态?答:蝴蝶、蜻蜓、蟾蜍等要经历变态,是变态动物。

鸡、鱼、羊、熊猫等不经历变态,是不变态动物。

5、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答:蝴蝶、蜻蜓、蟾蜍、鸡、鱼等是卵生动物;羊、熊猫、牛、兔子、狗等是胎生动物。

6、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7、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

25摄氏度写成25℃,-8℃读作零下8摄氏度。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6、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有风吹,水蒸发得快。

7、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入空气中。

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9、水在自然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水的状态的变化与热量有关。

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10、水在结冰时,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11、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2、云、雾、露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冰、霜、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3.测量体温要用专业温度计——体温计,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14.水蒸气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

二、问答题:1、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的几个问题介什么?答:①这是一支摄氏度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2、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答: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抢救无效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怎样加快冰融化的速度?答:冰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成水。

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把冰块放在温度最高的地方;用手把冰块焐热,都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4、水在什么温度会结冰?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答: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从哪儿来的?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6、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答:水在平常温度下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等都会使水蒸发得更快些。

7、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冰糕会“出汗”?答:这是因为装冰糕的塑料袋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在它上面形成了小水滴。

8.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单元磁铁一、填空:1、磁铁有许多种形状,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块形磁铁、圆形磁铁等。

2、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5、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做同极,不相同的有磁极叫做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把两块相吸的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增大;把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8、400多年前,英国医生吉尔伯特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有磁性的物体,也有南北两极,所以能与指南针的两极相互作用,使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在地球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该是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该是北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