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Edition
March2007
Vol.4No.1CollegeEnglish1.科技翻译的大环境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一方面,国外各种先进科技亟待我们去了解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界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的技术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国际。
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沟通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然而,与它的重要性不相符的是:科技翻译的水准却日趋下降。
造成这一被动
局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科技翻译人员自身的问题。
首先,上层领导重视不够,科技翻译的用武之地,除了面向书籍出版,更多的是在科研单位做情报翻译。
科技翻译之难,对于非专业出身的主管很难体会。
普遍的认识是:只要是英语专业,过了八级,就能搞好文字转换,当看到翻译质量不尽如意时,便对译员失去信心,随之而来的就是译员原本不高的待遇和职称都受影响。
其次,科技翻译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科技翻译人员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相当的文化储备,对相关领域信息动态敏锐的洞察力,精通各种翻译硬软件和网络资源工具及较好的语言功底。
事实上,语言在这里只是一种工具,明确英语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对学英语出身的科技翻译人员是很重要的。
事实证明,无论是大学英语教授还是翻译专业的博士,如果没有领域技术的积累,是根本无法胜任科技翻译的。
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就能做好科技翻译吗?也不一定,“自己懂”和“让别人懂”是有区别的。
中、英文文字功底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能说技术人员从事科技翻译的门槛可能比外语出身的科技翻译低一些。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情报翻译人员的敬业精神、勇敢创新、耐心和用心往往得不到肯定,人才流失也就成为必然。
这对科技翻译专业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分析大环境的目的,不是要劝想走科技翻译这条路的英语专业学生放弃,而是应认清形势,有的放矢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2.建议
2.1系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从事科技翻译最重要的素质是具备坚实的技术背景。
如果是“外行人”在翻译“内行人”的东西,质量就无信息时代科技翻译发展探究
于瑾韩俊玲姬振亭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摘要:文化全球化和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以科技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进行更广阔和更深层面的交流合作及信息共享。
科技翻译作为各国科技工作者之间学习探讨包容吸收他人先进技术的一座桥梁,在促进国际信息交流乃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笔者对目前科研单位内科技情报翻译的大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改善不利状况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如何提高专业技能,加强翻译质量管理,在阐述如何充分高效运用计算机硬件,翻译软件和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的同时,分析了辅助工具可能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科技情报翻译;翻译质量管理;数据库
122
2007年3月
大学英语
第4卷第1期学术版法保证。
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技术懂一点就可以了,译完后再找专家校译就能拿出成品。
事实上,倘若译员的成品连自己都读不懂,又怎能让专家从译文中快速而精确的吸收国外成果?
2.2加强翻译质量管理
科技翻译成果的衡量必须有一个标准。
应建立规范的质量保证制度,摒弃以往手工小作坊式的翻译方式,规范、系统地进行翻译质量管理。
2.2.1翻译实施前的质量保证要求
以翻译任务分配表的形式书面明确翻译任务和质量保证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建立术语库,对有疑问的术语应咨询、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由项目组集体确定术语译文。
2.2.2翻译实施中的质量保证
要求参与项目的译员应严格按照项目组会议的要求和已确定的术语库进行翻译工作,一旦在翻译中有任何困难或疑问,应当及时反馈给项目组长,由专家组或项目组集体解决。
应对自己的译文进行初步校对,确保没有错字、语病或术语错误等明显缺陷。
2.2.3翻译完成后的质量保证要求
先将初稿交付译审,译审统计初稿翻译中的错译和漏译数量并评定译文整体质量。
2.2.4交付前的质量保证要求
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审看译稿,如果所译资料涉及保密内容,应注意保密。
2.2.5责任追究与反馈
成品交付之后,及时请教专家以获得反馈信息。
建立术语库以便今后翻译中使用。
具体步骤为:根据源文献搜集相关科技资料→科技翻译人员了解技术背景、消化原文技术要点→利用各种翻译设备和工具进行“粗译”→校订正式译文→提交技术审核人咨询、审核→专家建议/协调→完成译稿。
2.3翻译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工具主要包括翻译软件和网络。
具备了基本的工具、技能,再加强语言翻译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翻译工作中大显身手。
2.3.1软件方面
应采用先进的翻译辅助软件和文档处理软件,如舜禹翻译专门开发的专利翻译数据库(包括术语数据库、格式数据库和全文语料数据库)、东方快车2003、TRADOS5.5、MSOFFICE2000系列、PHOTOSHOP6.0、ADOBE-FRAMEMAKER6.0、《赛迪环宇通》系列翻译软件、金桥译港世界通、GlobalinkPowerTranslator、巴比伦单击翻译软件简介、NEC推出服务器端翻译软件、朗道5.0翻译软件、Linux推出《着迷词王2001》翻译软件、巴比伦Lite版免费翻译软件推出、金山词霸、东方快车世纪号、通译2000、金山快译.net2001、永久汉化2000、环球使者、环世纪词王、雅信CAT2.5版英汉双向翻译平台、译星产品及译星网上通、PAGEMAKER6.5C、ADOBEACROBA-TREADER6.0、DR.EYE译点通、PHOTOIMPACT6、智能狂拼、POWERDVD4.0XP、东方网页王3等。
2.3.2硬件配置方面
应具备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等,配合性能强大的服务器、高速稳定的局域网,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翻译环境。
2.3.3网络方面
互联网的出现,堪称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同时也使得国际间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网络科技带给我们光速效率的沟通速度,也以同样的速度增加所传递的信息量。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各种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
123
Academic
Edition
March2007
Vol.4No.1CollegeEnglish资源。
网络信息环境下,科技翻译资源可实现即时传播、远程查询、下载存取及分析利用,实现了文献资源制作、传播与利用方式的多元一体化,打破了地域、时空界限,它具备开放性、现代化和高效性的特点,开辟了科技翻译新时代。
我们可以利用的网上资源是极其丰富的。
网上有许许多多的免费综合词典、专业词典和资料库,是纸本词典所没有的。
有英汉双语网页可资利用。
即使不能直接找到一个词的解释也可利用包含该词的文章,根据上下文推测该词的含义。
检验所译的词是否规范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
网上还有很多现成的字、句、
篇章的译法规范可用,对于统一中、
英文术语、句型等都大有裨益。
然而,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科技翻译服务也是有难度的。
一方面,网上资源浩如烟海,如何把握信息源质量控制就成了关键。
搜集科技翻译资料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真实、准确、可靠而精确;同时还要兼顾多元化原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满足翻译人员的信息需求。
另一方面,在线翻译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虽然网站翻译速度非常快,但翻译结果离通顺、准确表达的标准还相去甚远。
如果把用户词库做好一点或许能在全文翻译中发挥作用。
受其智能程度的限制,在线翻译在识别一些复杂的词义、词语歧义以及某些词法、语法和句法等方面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译文与原文的精确匹配程度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么高。
电子翻译并没有达到计算机界所相信的那样智能化,而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对等”翻译的原则。
在英译汉方面,一般说,在线电子翻译系统在翻译简单句式时,语法正确率比较高,但不能解决某些词义的识别(包括对多义词、多性词、复合词等)、词语搭配以及某些语法、句型结构的识别等问题。
电子翻译的核心技术是语言处理问题,系统需要强大的语言知识来支持。
自然语言中有许多不规则的表达方式,必须通过翻译记忆技术来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而言之,电子翻译系统是“
忠实”有过,“通顺”不足。
众所周知,在翻译过程中,完全按原文的句式和字典的释义来进行是不行的。
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进行灵活的处理,还要调整句式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这一点电子翻译系统是无法做到的,至少目前无法做到。
中国加入WTO后,在科技翻译过程中更多更广地运用各种翻译工具已成为科技翻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尽可能更高效地发挥这些电子翻译工具的作用来为科技翻译服务,使这些翻译工具真正成为科技翻译工作者的有力臂膀。
大学
英语
参考文献:
1.吴笃卿.沈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解决科技翻译难题.中国科技翻译,1996,(2)。
2.陈玉莲.在线翻译与源语言不匹配现象剖析.山东外语教学,2003,(1)。
3.曾光.网络环境下的科技翻译,现代情报,2003,(6)。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