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内容说明

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内容说明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内容说明封面:提报单位的区长、技术主管、机电区长、采煤队长、编制人都必须签字,由矿统一编号。

审批意见:共同会审后,有关业务部门人员签字,需报集团公司的规程必须有矿总工程师签字。

一、地质说明书(一)文字说明部分地质说明书按照1-4表认真填写,数据要准确、可靠,其中:顶底板特征为全煤厚的顶底板。

表内未表达的内容,还要做简要说明。

如:井上下对照关系、邻区邻层的关系。

邻近巷道关系、邻近煤层关系、邻近采区关系及小井关系,工作面实见点地质构造(断层与褶曲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煤层赋存(区域内厚度变化对生产的影响),预测工作面可能存在的破碎带、冒落区对正常开采的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水文地质等。

(二)图面部分地质图与采区巷道布置图可用一张,地质平面图要绘出工作面与邻近采面和巷道的位置、标高、断层分布及其要素,煤层顶底板等高线及工作面巷道地质素描等,并标出停采线位置。

地质剖面图要绘出井上下对照关系、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和井巷相互关系。

煤层顶底板柱状图以采高要求顶板5倍以上、底板1倍以上,可利用工作面内钻孔、穿层石门、反上和邻近工作面的资料。

没有上述顶底板资料时,必须进行钻探或巷探。

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有特殊地质构造时,地测科要补充地质说明,提报人要署名。

采煤作业规程必须绘制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井上下对照图地面影响范围确定,参照原鹤煤地发[1991]第222号文件关于《鹤岗矿务局留设保护煤柱移动角暂行规定》的文件执行。

图上要绘出地表河流、水沟、积水坑、铁路、高压线和厂房等建筑物及上部小井与工作面的位置关系、影响范围。

井上下、邻区邻层等关系对照必须要严肃认真,详细调查,全面对照,不得遗漏。

提报人要署名,并有地测科长或主管的审查签字。

二、工作面设计设计主要内容按表认真填写,不得遗漏。

(一)顶底板性质说明和顶板分类依据简述顶底板性质,顶板分类依据以原煤炭部《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和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中的顶板直观形象分类为标准,分别做出顶板分类。

分层开采下分层时,要将上分层假顶铺设,顶板冒落情况及再生性做以说明。

(二)采区主要特征说明及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支护方式选择依据要参考邻近采区或工作面的开采历史,并结合本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找出采区主要特征,对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支护方式进行选择,对设备选型等也应予以说明。

(三)支护设计1、要有邻近采区同一煤层或上一分层采场矿压观测数据,并具体说明每平方米的载荷量。

2、根据煤炭部《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中的规定选择本工作面支护强度。

老顶分级、直接顶分类和支护强度表其中:厚煤层下分层开采工作面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表确定。

采高在1、2、3米之间的按插入法计算。

3、根据顶板压力和支护强度,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排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密度不得小于集团公司《采煤和加采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规定的1.5根/平方米。

4、作面运输机头尾支护设计:选择支护型式、迈步方式,支护密度,顶梁规格型号。

5、将设计的支护密度、支护强度数据填入表中验算。

分别对照矿压观测的载荷数据、选择的支护强度及局规定的支护密度验算是否符合。

单体支柱的额定工作阻力:新品按1.0系数计算,旧品按0.8~0.9系数计算。

靠帮柱因是临时支柱,不计算在内。

工作面平面图要绘制工作面支架、特殊支架、主要设备的安设排列位置、尺寸(包括上下两口、上下两巷的支护结构)。

工作面纵剖面图要把上下两端头支护结构及尺寸绘制出来。

工作面横剖面图要画出最大、最小控顶距。

(四)落煤方式1、简述落煤方式选择。

2、机采要绘制进刀方式图。

炮采和机采开上下缺口要编制爆破说明书;要绘制炮眼布置图(正视、俯视、侧视),并标明炮眼位置、角度、深度、眼距(眼与眼之间、眼与顶底板距离等);装药图要有装药顺序、雷管位置、封泥长度和水炮泥等。

3、将不同炮眼的尺寸、个数、装药量等数填在表内,计算循环火药、雷管消耗量,并计算出火药、雷管万吨消耗量。

4、安全技术措施中应详细规定选用火药和雷管的品种、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放炮顺序,一次放炮量、放炮距离、警戒距离等项内容。

(五)假顶铺设1、说明假顶铺设方法、层数、要求和假顶材料(包括联网线)、规格。

2、画出假顶铺设简图。

(六)循环工艺与劳动组织应选择合理的循环方式及劳动组织配备,循环图表要能正确的指导生产工艺流程。

各工序的时间、空间关系即要符合“三程”要求,又要结合生产实际;即要科学先进,又要有可操作性。

循环图表与劳动组织配备表要在时间与空间上相一致、相吻合。

(七)一通三防1、说明采区内(包括邻区、邻层、邻近巷道)通风、瓦斯、煤尘、火灾的隐患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通风设计及安全组织措施(1)风量选择及计算:工作面风量选择应按人员、一次火药爆炸量(两头放炮时相加)、瓦斯涌出量、温度进行计算,选其最大值作为工作面风量,并用风速加以校核。

若各最大值均不足200立方米/分时,最小确定风量为200立方米/分。

(2)通风设施设置及管理要求。

3、防治瓦斯设计及安全组织措施(1)画出甲烷传感器设置示意图。

(2)制定防治瓦斯的安全组织措施。

(3)需进行边采边抽、采空区抽放的工作面要制定瓦斯抽放设计(包括钻场、钻孔位置、抽放泵、抽放管路等)。

4、制定防火设计及防火安全组织措施(附灌浆、冲砂、冲粉煤灰、注水、注阻化剂和巷道喷碹等工程量及注氮、打钻、灌浆、疏水和防火门墙等系统图)。

5、制定防尘设计及安全组织措施(附防尘系统图,标注防尘供水管路、喷雾洒水点和隔爆水棚位置等)。

6、生产通风系统图:要以不同符合标出通风方向、风量、通风设施位置,运煤、下料系统。

(八)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1、说明:当工作面不同位置发生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和顶板事故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采取自救方式、组织机构、抢救方法和不同位置人员安全撤退路线。

2、避灾路线图与避灾路线说明相对应,标出各种灾害发生时不同位置的人员撤退路线。

(九)采区供电应将工作面及采区生产系统选用的主要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填入表内。

配电系统图要标注工作面及采区生产系统选用的主要设备、电缆及位置关系。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表格内容逐项填全,其中:工作面直接成本预算要预算工作面开采所需投入的材料、备件数量、金额、所需总用工人数、工资总额、计算吨煤直接成本。

该项预算应以设计为依据,现行价格为基础。

三、安全技术组织措施1、顶板动态监测预报技术规定:对测线布置、基点设置、观测内容、观测时间、观测数据和图表整理动态分析、处理进行规定,顶板来压预报的确定,仪器要求。

2、专项针对性措施:针对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过水线、过旧巷、周期来压、特殊顶板、网下开采及大倾角开采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点问题,提出应采取的专项针对性措施。

3、正常开采安全组织措施:安全组织措施的编制应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将事故多发地点及可能遇到的威胁安全生产与人身安全的两端、两口、两线顶板管理,开帮、回柱放顶等工艺要求及预防水灾、机电、运输、放炮事故等有关问题,认真编写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四、初次放项1、简要说明工作面要素、切眼状况、主要设备、顶底板情况。

2、有关设计尺寸、数据、技术规定。

初次放顶设计应规定初次开帮顺序、排梁方法、放头刀顶步距、特殊支架及靠帮柱、放顶方式、挑顶眼的布置、装药量及剪网方式等。

3、制定支护翻打、开帮、放顶、开帮放炮、挑顶炮、初次来压等工艺过程中的安全组织措施。

初次放顶期间技术规定和安全措施要根据工作面顶板性质进行设计编制,必须要符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若干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

初次放顶图应标出排梁、开帮、回柱放顶及放挑顶炮顺序,并标出头刀顶放顶步距、挑顶眼位置等。

五、收尾设计措施工作面收尾放顶设计措施必须单独提报。

工作面收尾放顶应规定工作面停采前高度、铺网范围和要求、最小控顶距、放关门顶方式、回撤支架方式及安全组织措施等,图文相符,图要标出回柱顺序。

六、修改、补充设计措施施工过程中遇断层、旧巷、煤层变薄带,顶板板性质变化、两巷维修等要及时提报有关修改、补充设计措施,内容应有说明、技术规定、安全组织措施,并要有附图。

附件二回采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内容说明封面:提报单位的区长或主管区长、技术主管、机电区长、采区主测、掘进队长及编制人都必须签字并以矿为单位统一编号。

审批意见:共同会审后,有关业务部门人员签字,需报集团公司的规程必须有总工作师签字。

一、地质说明书(一)文字说明部分根据采区地质说明书和开拓新区地质说明书进行编制,认真填写1 4表,数据要准确、可靠。

应说明待掘巷道区域附近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水文地质、顶板(假顶)、底板、瓦斯涌出量、煤与瓦斯突出等情况;说明井上下对照关系、邻区邻层和邻近巷道的关系、小井关系等情况及对本层正常掘进的影响。

在施工中应按巷道揭露实见及时修改补充说明书。

(二)图面部分地质图与采区巷道布置图可用一张,地质平、剖面及巷道布置图必须按比例编制,应绘出邻近巷道、地质构造、煤层底板等高线、煤层赋存及待掘巷道方位、长度、并标注名称、标高、经纬线。

待掘巷道除用虚线表示外,煤岩需分色,需要穿过旧巷旧区时,应标明待掘巷道与旧巷旧区的几何关系。

特殊地点需有放大图。

煤岩层柱状图可利用地面钻孔、穿层石门、反上和邻近工作面资料,并注明位置。

井上下及邻区邻层对照图要以地测提供的资料和实际调查为依据,进行认真对照,图上要绘出本层剖面位置井上下相互关系、与邻区邻层及邻巷道关系、与小井的相互位置关系。

“三下”掘进时,必须划出采动影响范围。

要绘出地表水体、铁路、建筑物及上部小井与采区的位置关系,影响范围。

需要保护,要划出保护煤柱境界线。

提报人要署名,并有地测科长或技术主管的审查签字。

二、采区设计(一)巷道布置及主要系统说明要以经集团公司审查批准的采区开拓设计为依据,并参考本区邻层、邻区本层的开采、施工历史,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说明围岩性质,巷道布置方式、巷道位置的选择依据,并说明有关主要系统。

(二)工程说明及施工顺序将巷道用途、围岩类别、工程量、施工期、巷道形状及支护形式等按表填好。

1、说明施工中巷道方位、中心、腰线、坡度及沿顶、底板或某一层位掘进,巷道矿压观测等技术规定。

2、简要说明巷道施工顺序。

(三)巷道断面及支护必须按采区整体设计规定选择巷道断面。

支护方式的选择要有科学依据,要根据巷道围岩的性质,充分利用矿压观测资料,针对井下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断面、选择支护参数。

巷道断面要满足通风需要,并充分考虑顶底板和巷帮移进对断面的影响因素。

1、架棚巷道(工字钢、U型钢支架)按表要求填入支架材料、构件规格、设计尺寸等数据。

说明断面及支护要求,如:背帮、刹顶料长度、刹法、挂网和卡栏紧固等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