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知识点汇总绪论1.外科分类(1)损伤: 如骨折、内脏破裂、烧伤(2)感染:化脓性阑尾炎、肝脓肿(3)肿瘤:胃癌、子宫肌瘤(4)畸形:唇裂、腭裂(5)内分泌失调: 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寄生虫病:胆道蛔虫病、肝棘球蚴病(7)其他:如肠梗阻、胆结石2.无菌术:(Asepsis)针对微生物和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和一定的操作规程以及管理制度。
3.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1)高压蒸汽灭菌法:① 下排气式②预真空式--有效日期为两周(2)化学气体灭菌法:① 环氧乙烷气体法②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法③ 低温甲醛蒸汽法(2)煮沸法(3)药液浸泡法(4)干热灭菌法(5)电离辐射法(6)火烧法4.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11条(P8)第四章输血1. 输血的适应证(1)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800~1000ml以上及时输入新鲜血;500~800ml出血输入晶体液或者血浆增量剂可纠正;小于500ml机体可代偿。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会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不良或水肿,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3)重症感染:因可增强抗感染能力,可提供抗体或补体,也可输入粒细胞成分(4)凝血功能障碍: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
2. 输血的并发症1.发热反应:最常见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最严重4.细菌污染反应5.循环超负荷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7.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8.疾病传播:肝炎、艾滋病9.免疫抑制10.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高钾血症、出血倾向3.溶血反应的治疗1.抗休克:应用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扩容,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输入新鲜同型血液或浓缩血小板、凝血因子、糖皮质激素以控制溶血性贫血。
2.保护肾功能:可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使尿液碱化,促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
3.若DIC明显,考虑肝素治疗。
4.血液透析(血浆交换法):彻底清除病人体内的异形红细胞及有害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4.溶血反应的预防(1)加强输血、配血过程中的核查工作(2)严格按照输血的规程操作,不输有缺陷的红细胞,严格把握血液预热温度;(3)尽量行同型输血。
5.自身输血的禁忌症(1)血液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2)血液可能受肿瘤细胞污染(3)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4)已有严重贫血的病人,不宜在术前采血或血液稀释法作自身输血(6)有脓毒症和菌血症者(7)胸、腹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腔中存留过久者(8)凝血因子异常者5.成分输血的优点(1)成分的浓度、纯度高(2)疗效好、副作用少(3)一血多用,节约血源(4)便于血液运输(5)最大限度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及疾病传播第七章心肺脑复苏1..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紧急采取一系列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成为CPCR.2.心肺复苏分期1.BLS(初期复苏):C—circulation人工循环A-airway 气道通畅B-breathing人工呼吸2.ALS(后期复苏):D-drugs药物治疗E-ECG 心电监护F-fibrillation心脏除颤3.复苏后治疗(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G-gauging 诊断H-hypothermia 低温I-intensive care 加强治疗3.脑复苏低温机制(1)降低脑代谢、氧耗和延缓ATP衰竭(2)减少乳酸生产、减轻酸血症(3)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4)维持离子体内平衡,尤其是钙超载(5)减少白三烯水平和自由基,减轻脑水肿4.心肺脑复苏诊断(1)意识消失,凝视,眼球外翻,呼之不应;(2)大动脉,脉搏不能触及;(3)自主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紫绀第九章围术期准备1.围术期一般准备(1)心理准备(2)生理准备:为手术后变化的适应性锻炼、输血和输液、预防感染、胃肠道准备、其他(3)手术分类: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4)术前评估:病史及健康状况、手术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用药史(5)诊断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片检查、心电图、肺部检查2.胃肠道准备(1)饮食:术前8~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2)涉及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天开始进流质,幽门梗阻术前洗胃;一般手术前一日用肥皂水灌肠;结肠手术或直肠手术—术前1日及手术当天清晨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术前2~3天口服肠道抑菌药物(3)目的:减少麻醉引起的误吸和呕吐、预防手术时污染降低感染、减少术后腹胀和胃肠道并发症3.预防感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手术(2)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3)胃肠道手术(4)开放性手术,创面已被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创间隔时间长及难以彻底清创(5)癌肿手术(6)涉及大血管手术(7)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8)脏器移植手术3.心血管准备(1)长期应用利尿药和低盐饮食,须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2)贫血者少量多次输血矫正(3)心律失常者,房颤伴心室率增快者,西地兰0.4mg缓慢静脉推注或口服心得安10mg,tid;心动过缓者皮下注射阿托品(4)急性心梗病人6月内不施行手术,6月以上者,如没有心绞痛发作,检测条件下可施行手术(7)心衰病人控制3~4周再施行手术4.糖尿病术前准备(1)仅以饮食控制病情者,术前不需特殊准备(2)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应继续服用至手术前一日晚上;如果服长效降糖药如氯磺丙脲,应在手术前2~3日停服。
禁食病人需静脉滴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血糖轻度升高水平(5.6~11.2mmol/L)为宜。
(3)平时用胰岛素者,术前应以葡萄糖和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手术日晨停用胰岛素(4)伴有酮症酸中毒的病人,需要接受急症手术,应当尽可能纠正酸中毒,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失衡(特别是低钾血症)。
对糖尿病病人在术中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
5.缝线拆除时间(1)头、面、颈部4~5天(2)下腹部、会阴6~7天(3)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4)四肢10~12天(5)减张缝合14天a.清洁伤口(Ⅰ类切口)B.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C.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愈合分三级:甲、乙、丙)6.术后并发症(1)术后出血(2)呼吸系统并发症(肺不张、术后肺炎、肺栓塞)(3)术后发热(最常见,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与低体温(麻醉、开腹或开胸是偶数热量散失、输注过冷的液体和库存血)(4)术后感染:腹腔脓肿和腹膜炎、真菌感染(5)切口并发症A.血肿、积血和凝血块B.血清肿C.伤口裂开D.切口感染(6)泌尿系统并发症:尿潴留、泌尿道感染(7)血栓性静脉炎7.切口裂开的原因(1)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2)切口缝合欠佳(3)切口感染(4)腹内压增高9.切口裂开的预防(1)术前加强营养;(2)在依层缝合腹壁切口基础,用全层腹壁减张缝合;(3)应在良好麻醉,腹壁松弛条件下缝合切口,避免强行缝合撕裂组织(4)及时处理腹胀和术后排便困难;(5)咳嗽时平卧保护切口;(6)腹部加压包扎(7)完全裂开—无菌纱布覆盖送手术室;(8)部分裂开—具体分析10.泌尿系统并发症原因:尿潴留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和诊断:(1)尿频、尿急、尿痛;(2)尿液由较多RBC、WBC;(3)尿培养细菌阳性;治疗与预防;(1)及时处理尿潴留;(2)尿潴留大于500ml,导尿;(3)应用抗生素;(4)鼓励多饮水第三章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渗性脱水1治疗病因2静脉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以补充血容量3注意低钾血症发生,尿量达40ml/h时补充氯化钠补液方法1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表示已有血容量不足表现,此时体液丢失达到体重5%,即丧失25%细胞外液,静脉滴注上述液体3000ml(60kg)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补充上述量1/2~2/3,即1500~2000ml2补给日需量2000ml水与4.5gNa低渗性缺水(补钠公式)1治疗病因2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3输注速度先快后慢,总输入量分次完成4重度休克先补充血容量5公式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高渗性缺水1治疗病因2低渗液补充丧失的液体3补液公式每丢失体重1%液体,补液400~500或补水量ml=(血清钠测得值-血清钠正常值)× 体重× 44补液同时适当补钾1.低钾血症的治疗(1)去除病因,能口服尽量口服(2)浓度不过高(3‰)(3)速度不过快<20mmol/L ,60滴/分(4)总量不过大:每日量<100~200ml(5)见尿补钾(6)严禁静脉滴注轻度缺钾血清钾3.0~3.5补钾100mmol,相当于氯化钾8g中度缺钾血清钾2.5~3.0补钾300mmol,相当于氯化钾24g重度缺钾血清钾2.0~2.5补钾500mmol,相当于氯化钾40g2.高钾血症的治疗(1)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2)降低血清钾浓度A.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25%葡萄糖100~200ml,每1U胰岛素5g糖,静脉滴注③肾功能不全者,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 +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B.阳离子交换树脂应用C.透析疗法(3)对抗心律失常对抗心律失常,钙对钾有对抗作用,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缓解钾对心肌毒作用.高钙血症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手术治疗2骨转移性癌病人给予低钙饮食,补充水分以利于钙排泄3静脉注射硫酸钠低钙血症1纠正治疗原发病2 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5%氯化钙10ml静注3同时纠正碱中毒4长期治疗可口服钙剂及Vit D代谢性酸中毒1消除病因2补充液体,纠正缺水3补碱HCO3<10mmol公式5%NaHCO3需要量ml=(HCO3正常值-HCO3测得值)× 体重× 0.4(男性为0.5)5%NaHCO3需要量ml=(CO2CP正常值-测得值)× 体重×0.5先补一半,根据检测结果决定下一步给药4不宜过速,使血HCO3超过14~16mmol/L5注意低钾血症和纠正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1消除病因2丧失胃液所致代碱,补充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必要时补充盐酸精氨酸3碱中毒同时存在低价血,注意补钾4严重碱中毒(HCO3 45~50mmol/L , PH>7.65)应用稀释盐酸溶液1mol/L盐酸150ml溶于生理盐水1000ml或葡萄糖溶液1000ml,经中心导管缓慢滴入(25~50ml/h)5纠正碱中毒不宜过速,也不要求完全纠正呼吸性酸中毒1去除原发病因2改善通气功能,气管插管或切开并使用呼吸机3保证足够有效通气量4慢性:控制感染,扩张小支气管,促进排痰等,改善换气功能和减轻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1去除原发病因2增加呼吸道死腔3 5%CO2氧气吸入4调整呼吸机频率及潮气量,或人工辅助呼吸补液的基本原则1充分掌握病史,详细检查病人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