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5玉竹质量标准

105玉竹质量标准

玉竹质量标准形态特征根状茎圆柱形,直径5-14毫米。

茎高20-50厘米,具7 12叶。

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3-16厘米,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

花序具1-4花(在栽培情况下,可多至8朵),总花梗(单花时为花梗)长1-1.5厘米,无苞片或有条状披针形苞片;花被黄绿色至白色,全长13-20毫米,花被筒较直,裂片长约3-4毫米;花丝丝状,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长3-4毫米,花柱长10-14毫米。

浆果蓝黑色,直径7-10毫米,具7-9颗.种子。

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林下或山野阴坡,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广布。

地理分布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台湾及福建等地。

道地产区玉竹的干燥肉质呈根状茎,为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大宗中药材。

玉竹是邵东县优势农产品。

邵东产的猪屎尾参产量大、品质优而占全省3/4,出口占全国第一,享誉海内外。

植物栽培生物学物性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在山区和平坝都可栽培。

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

不宜在粘土、湿度过大的地方种植。

忌连作。

引栽培技术用根茎繁殖。

8-9月收获时,选肥壮、黄白色、个重15g 以上有芽的根茎作种。

随挖随栽。

于畦上开横沟,行株距30cm×(13-17)cm.沟深17-20cm。

栽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排并栽法,将根茎在沟内摆成“八字形”,其芽头一行向右,一行向左;另一种是单排密植法,即将根茎在沟中顺排摆成单行,芽头一左一右,栽后盖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

田间管理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须浅锄。

栽种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喷除草剂草甘膦,效果较好。

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苗高约7cm时,施入粪水;第2次在冬季倒苗后,撒施经堆沤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土杂肥加过磷酸钙、油饼,施后培土。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灰斑病,为害叶片,用1:1.5:300的波尔多液或3%井岗霉毒5×10-5液喷治。

锈病,为害叶片,可喷25%粉锈宁1000倍液。

虫害有蛴螬咬食根茎。

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周围土壤。

注意事项玉竹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

玉竹用根茎繁殖。

选肥壮、黄白色、个重有芽的根茎作种。

随挖随栽。

栽后盖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追肥。

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促使块茎生长肥大,提高产量。

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以保来年的丰收。

园林用途园林中宜植于林下或建筑物遮荫处及林缘作为观赏地被种植,也可盆栽观赏。

化学成分根状茎含玉竹粘多糖(odoratan),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及半乳糖醛酸所组成,摩尔比为6:3:1:1.5;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fructan)A、B、C、D,糖的组成为果糖(%):葡萄糖(%)(97.5:2.6.96.2:3.8.95.3:4.8.90.4:9.6),氮杂环丁烷-2-羧酸(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

还含黄精螺甾醇(polyspirostanol)Poa,黄精螺甾醇甙(poly-spirostanoside)Pob、Poc、PO1.PO2.PO3.PO4.PO5,黄精呋甾醇甙(polyfuroside),黄精呋甾醇甙Poc、Pod、PO6.PO7.PO8及PO9等甾族化合物。

PO2与Pob具有相同结构,均为25-R、S立体异构混合物,只是R/S比值不同;PO3为Poc极其25-R的混合物。

医学作用【化学成分】根茎含粘液质(系多聚糖,水解成D-果糖81.7%、葡萄糖及阿拉伯糖),微量皂甙,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环氮丁烷-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酰胺、鞣质、甾体皂甙.根茎还含有玉竹粘多糖(odoratam),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 -fructan O-A,B,C,D).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理化鉴别】1.取粗粉约lg,加水10ml,水浴温热约半小时,滤过.取滤液行下列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l~2滴,摇匀,沿管壁加硫酸lml,两液面交界处显红色.(糖类反应)②取滤液2ml,加混合的Fehling试液3ml,水浴加热片刻,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糖类反应)2.纸色谱取该品粉末3g,加甲醇50ml,回流4小时,弃去甲醇,药渣加水适量煎2小时,滤过,得滤液约20ml,加乙醇使成含醇量为65%的溶液,得白色絮状沉淀,冷藏过夜,滤过.沉淀加1mol/L硫酸lml,置沸水浴中加热2小时,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钡调至pH值6~7,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型阳离子树脂1小勺,放置过夜,滤去树脂,滤液浓缩作供试液.另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Whatman NO:1滤纸上,用苯酚-水-浓氨水(40g∶10ml∶5滴)下行展开,以邻苯二甲酸-苯胺(1.66g∶0.93ml溶于水饱和的正丁醇100ml)喷雾后105℃烤20分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含量测定】略【药理作用】1.玉竹含有的甾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2.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强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药用价值中药名称【药名】:玉竹【别名】:荧、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尾参、连竹、西竹、山苞米。

【拉丁药名】: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药材基原为百合科植物(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玉竹的根茎。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肺;胃经。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入脾。

④《本草新编》:“入心、肾、肺、肝、脾五脏。

”1.目的:建立一个玉竹质量标准,以确保其质量。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购进的玉竹。

3.责任:品质管理部、中心化验室、化验员对本标准负责。

4.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5.内容: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5.1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和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

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

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5.2鉴别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圆形或扁长方形,外壁稍厚,角质化。

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直径80~1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外韧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5.3 检查5.3.1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项下的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6.0%。

5.3.2 总灰分照《灰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测定,不得过3.0%。

5.3.3 浸出物照《浸出物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中的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0%。

5.4含量测定5.4.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 含无水葡萄糖0.6mg的溶液,即得。

5.4.2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1.5ml、2.0ml、2.5ml、3.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4%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加入硫酸7.0ml,摇匀,于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5 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4.3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加热回流1 小时,用脱脂棉滤过,如上重复提取1 次,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转移至10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乙醇10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4%苯酚溶液1ml ”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无水葡萄糖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6.0%。

5.5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5.6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

归肺、胃经。

5.7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5.8用法与用量6~12g。

5.9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