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手册(新版)

员工手册(新版)

目录1.公司安全方针 (2)2.公司2010年安全生产目标 (2)3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2)3.1公司员工的权利 (2)3.2员工的义务 (2)4应急措施 (3)4.1触电事故 (3)4.2火灾事故 (3)4.3 防洪防汛应急知识 (4)4.4冒顶片帮事故 (5)4.5尾矿库安全管理措施 (5)5安全标准化名词解释 (8)6安全标准化知识 (10)6.1安全标准化创建步骤 (10)6.2实施原则 (10)6.3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11)6.4安全标准化建设考评标准 (11)6.5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单位的划分 (11)6.6国家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约束和激励措施 (11)6.7安全标准化体系核心内容(地下、露天) (12)6.8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 (12)6.9安全标准化评定原则 (13)6.10安全标准化评定程序 (13)1.公司安全方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遵章守纪,持续改进。

2.公司2010年安全生产目标1)百万工时死亡率≤1.5,三年内百万工时死亡率降低0.5;2)百万工时伤害率≤15,三年内百万工时伤害率降低5;3)职业病发病率≤1‰,三年内职业病发病率降低0.5‰;4)全员安全培训率为100%;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100%;6)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7)特种设备设施检验率100%;8)事故隐患整改率98%,未完成整改的隐患要有跟踪计划。

3员工的权利和义务3.1公司员工的权利3.1.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3.1.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3.1.3批评、检举和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3.1.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作业和强令冒险作业;3.1.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3.1.6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3.1.7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3.1.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3.2员工的义务3.2.1遵守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2.2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3.2.3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公司负责人报告。

4应急措施4.1触电事故触电,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人体遭受电击的后果主要取决于电流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一旦发现触电,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

当电源开关离触电地点较远时,可用绝缘工具如绝缘物体(如干燥的木棒、竹竿等)将电线移开;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毛巾、绳子等拧成带子套在接触者身上,将其脱离导电体。

千瓦不要直接用手去拉接触者,将其脱离导电体。

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拉接触者,也避免用导电体推移触电者,避免造成抢救者触电。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有心跳,应及时将触电者移至通风处平卧,用仰头抬颌法使气道开放,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

如触电者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抢救。

然后打“120”呼叫救护大队送医院救治。

但要记住:病院在救护车上也要一边送,一边做人工呼吸,不能中途停止,直至送到医院由医生组织抢救为止。

4.2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要及时报警。

说明发生火灾具体位置、时间、燃烧物质、有无人员伤亡及其他情况。

建立逐级上报制度,在报警的同时,必须立即向本单位领导和公司值班室报告。

公司应急处置指挥部接到突发火灾报告后,应准确判断、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决定是否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火灾现场处置指挥部各成员及有关单位接到启动方案指令后,根据方案要求,各成员单位应迅速启动,快速到位,果断处置。

如需增援,现场指挥人员应向指挥部汇报协调增援力量。

相关部门要做好现场保护和事故调查工作,同时对投保财产的要通知保险公司。

事故处理完毕后,相关单位要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指挥部办公室。

井下火灾不同于地面火灾,井下空间有限、供氧不足,一般情况火灾火焰不大,但可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极易达到危害生命的浓度,引起中毒窒息。

矿山火灾发生时,易致人烧伤和窒息、中毒,重症致人死亡;对物的破坏结果是损毁机器及电气(器)设备和设施。

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是:材料库、变电站、配电室、井巷人工明火现场等。

发现井下起火,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扑灭,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区、队、班、组长,应按照矿井火灾应急预案,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地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及时灭火。

火源无法扑灭时,应封闭火区。

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在电源切断之前,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

需要封闭的发火地点,可先采取临时封闭措施,然后再砌筑永久性防火墙。

进行封闭工作之前,应由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的救护队员检查回风流的成分和温度。

在有害气体中封闭火区,应由救护队员佩戴隔绝式呼吸器进行。

在新鲜风流中封闭火区,应准备隔绝式呼吸器。

如发现有爆炸危险,应暂停工作,撤出人员,并采取措施,加以清除。

4.3 防洪防汛应急知识4.3.1发生洪水来临时如何逃生1.预知洪水将来临时,应避免至低洼地区,尤其当知道水流方向时,更应即时离开水流位置及低地;2.如果接到洪水警报,应快速可能寻找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等待救援;3.一旦落入水中,应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尽可能地保留身体的能量,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4.3.2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应立即逃生,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4.4冒顶片帮事故一、井巷工程1、巷道掘进时炮孔布置以光面爆破布孔,合理计算顶板炮孔装药量,使顶板形成拱形。

2、巷道两帮拆帮后,发现岩石不稳固或岩石具有片理化现象时,应尽量采取砌护、预支架支护或木支护措施,预支架、木材支护方式应将顶板及两帮背实。

3、行人井、措施井、溜井、掘进时发现具有片帮迹象时,行人井、措施井应采用金属锚杆挂网喷浆支护;溜井应采用金属板材套焊加固。

4、当采场顶部发现有冒落情况时,应撤离作业面全体作业人员,并立即报告采区(坑口)安全负责人;采区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查看冒落情况和冒落范围,当冒落情况及范围较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冒落情况及范围较大时,应立即向矿安全部门和矿主管安全的副总报告,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对冒落区采取正确的支护处理措施。

二、采场、联络道1、对采用充填法、浅孔留矿法、分段矿房法、阶段矿房法等顶板暴露面积大采矿的采场,采矿布孔时,采场顶板炮孔应按拱形顶布孔,并尽量控制采场顶板中间部位炮孔装药量,达到爆破后采场顶板形成拱形。

2、对暴露面积大,顶板不稳固的采场,采取木材临时支柱或砌柱支撑的方法,防止顶板大面积塌落。

3、对两帮具有片帮迹象的部位,采用锚杆或锚杆挂网喷锚支护,预防大面积片帮。

4、对分段崩落法的爆矿进路顶板、两帮不稳固的部位,采用金属锚杆加固或锚杆挂网喷浆支护方法,保证顶板和两帮不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5、当采场顶部发现有冒落情况时,应撤离作业面全体作业人员,并立即报告采区(坑口)安全负责人;采区安全负责人应立即到现场查看冒落情况和冒落范围,当冒落情况及范围较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冒落情况及范围较大时,应立即向矿安全部门和矿主管安全的副总报告,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对冒落区采取正确的支护处理措施。

4.5尾矿库安全管理措施由于尾矿库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企业中的重要生产设施和特殊构筑物,同时其所处的位置难以避开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区,因此又属于重大危险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尾矿库安全监管理规定(6号令)》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管理。

1)尾矿坝的安全管理措施随着矿山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尾矿排放量不断增加,尾矿库越临近其设计服务年限,尾矿堆存体积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尾矿库的主骨架———“尾矿坝”是否安全稳定,直接涉及尾矿库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尾矿坝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1)对初期坝坝体加强维护工作,做好坝底渗流水质、水量观测及坝体的位移沉降观测,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在后期使用尾砂堆筑坝之前,必须对岸坡进行处理。

岸坡处理应做隐蔽工程记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经处理后方可堆筑子坝。

(3)子坝堆筑的坡度要严格按照尾矿坝设计坡比要求进行确定,不能过陡或过缓,每级子坝要留足坝顶宽度,使上一级子坝的外坡脚自下一级子坝的内坡脚边线起始,以便操作管理。

(4)子坝堆筑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进行,要对子坝分层辗压,确保子坝剖面尺寸、密实度、长度符合要求。

(5)子坝堆筑用砂不允许在子坝前挖沟、挖坑取砂,应在子坝前(库内)20m内均匀水平取砂筑坝。

每级子坝堆筑结束,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记录需经主管技术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查。

(6)当坝体出现裂缝,应通过表面观测和挖深坑、槽探,查明裂缝的部位、宽度、长度、深度、错距、走向等,分析裂缝的深度。

选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①对于深度小于5m的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法处理,开挖深度应比裂缝最底部深0. 3~0. 5m,开挖长度应向裂缝端外扩约2m,回填土质宜与原土料相同,回填时要求分层夯实。

②对于较深的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理或上部开挖回填、下部灌浆的方法处理。

灌浆的浆液可采用纯黏土浆或黏土水泥浆,浆液浓度为30% ~50%。

(7)坝体的安全监测管理措施。

尾矿坝坝体监测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可用肉眼进行,如观察坝坡有无明显变形、塌陷、沼泽化、渗水、蚁穴鼠洞等;另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利用精密仪器定期进行监测。

其观测项目为:①坝体水平、位移观测;②坝体沉降观测;③坝体孔隙水压力观测;④坝体浸润线观测;⑤坝面大口辐射井水位观测;⑥水平辐射管水流量观测;⑦绕坝渗流观测;⑧排水洞渗流量观测。

对于以上各项观测工作及资料,应专人观测、专人管理,对观测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掌握尾矿坝的工作状况和运行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