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认定
第三讲审计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认定
【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类型及预防措施;掌握审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掌握审计认定分类与含义。
【难点】审计认定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3
一、审计责任
1、CPA的工作责任
[1]遵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3]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根据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2、CPA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与谨慎,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能够将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漏报揭示出来。
但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漏报都揭示出来。
对于未查出的错、漏报,注师是否应负责任?关键是看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注师自身的过失或欺诈。
如果因过失未能揭示重大错、漏报,或者因欺诈而给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注师应承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思维拓展训练: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逐步加重的社会原因?
——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主义兴起;基于“深口袋”理论的审计保险论的运用;注册会计师对商业领域的参与日渐拓展。
◆基于职业谨慎的“应有关注”(Due-care)和“合理保证”是否
有助于减轻CPA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表现法律后果
违约责任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赔偿(支付违约金)
过失责任普通过失没有完全遵循审计准则罚款、行政处分
重大过失
完全没有遵循或没有按审计
准则的主要要求执业
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欺诈责任故意出具附有不恰当的审计
意见的审计报告
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
款、暂停业、吊销证书、民
事责任、刑事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预防
谨慎选择委托单位,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责、权、利);、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招收合格的业务助理、聘请懂行的律师;投保责任险。
扩展:会计报表责任险—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险—审计责任。
四、审计目标概述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审计工作的指南。
审计目标受制于审计对象,还取决于审计属性、审计职能和审计委托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
贯性表示意见。
●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
来确定。
五、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认定是理解审计真谛的钥匙!
会计报表认定与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
(一)认定的概念
1.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
管理层认定包括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2.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关系: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其认定是否合理,即再认定。
审计是对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进行再认定。
3.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方式:明示性认定和暗示性认定
Case: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存货100万元”。
明示性认定:
①存货这项资产是存在的(存在或发生);
②存货的正确余额是100万元(估价或分摊)。
暗示性认定:
③被审计单位对这些存货都拥有所有权(权利和义务);
④所应报告的存货均已包括在内(完整性);
⑤存货的使用不存在任何限制(若会计报表附注未作出与该认定相反的有关说明)(表达与披露)。
(二)认定种类
(1)存在或发生
定义: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
管理当局是否把那些不应包括的项目(如不存在的项目或不曾发生的交易)挤入了会计报表,并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夸大错误,不该来的来了)
(2)完整性
定义: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完整性”的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也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缩小错误,该来的没来)
(3)权利和义务
定义: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此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4)计价或分摊
定义:各项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有关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是否适当,不仅取决于这一金额的确定是否遵守了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而且还取决于数学上或文书处理上有无错误。
其认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有关交易的入账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①总值估价;②净值估价
2)数学计算上的精确性;
3)合理性。
该认定还涉及管理当局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5)表达与披露
定义: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会计认定存在或发
生
完整
性
权利和
义务
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
具体审计目
标真实性
完整
性
所有权
计
价
截
止
机械准
确性
分类披露
总体合理性
1.与所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以销售之“营业收入”为例。
2.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以销售之“应收账款”为例。
3.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A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
目标
发生发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
计单位有关
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
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
额反映的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B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
目标
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
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
义务
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
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
义务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均已记录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
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
调整已恰当记录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
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
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C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各类认定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
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
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
在财务报表中
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均已包括
应当披露的事项有包括在财务
报表中
分类和可理
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
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
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
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
且金额恰当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
露,且金额恰当
总结提炼:
⑴审计目标的作用。
审计目标是审计实务工作的指南和导向,它界定了审计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如何计划和实施审计;同时,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对象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⑵认定、目标和金额/报表的关系。
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目标表明发生额无误,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相关;
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目标表明余额无误,仅与资产负债表相关;
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目标表明报表列示和披露无误,与所有报表相关。
⑶完整性和发生认定的审计方向是相反的。
完整性认定与发生认定强调的关注点是相反的,发生认定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潜在的低估。
二者共同表明了审计的方向,即财务报表既不能列示未曾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也不能遗漏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发生和完整性认定是财务报表公允性审计的基础。
⑷准确性和方向无关,仅和金额有关。
准确性认定主要与金额相关,与发生认定、完整性认定界定审计方向存在区别。
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