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 1976)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思考:概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 展?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胜利。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初期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概况: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制度确立。②性质: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③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B
4.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 要的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阳奉阴违”
(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 1、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成就与挫折? 2、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
2.“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1.(2013·山东潍坊一模)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 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 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④是不可或 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 三、20 世纪 50~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 建 设的起步 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 的探索与 失误 “一五” 计划 三大改造 正确探索 失误 1953~1957 年,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1953~1956 年,1956 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上建立 ①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 线、方针;②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 方针 ①1958 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出现严重失误;②十年“文革”严重破 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A
4.(2013·山东青岛一模)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 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 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人消 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思考1、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有哪些?
思考2、中国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
思考3、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 立初期 成 就 20 世纪 70 年代 外交重 大突破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②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 志;③1954 年,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 年,中国提出了“求同存 异”的方针 ①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②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③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确 立: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正式确立: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 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③发展到新阶段: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②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共同繁荣。③作用:a.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b.有利 于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
5.对下面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C
)
A.这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增长 B.这说明了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这是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结果 D.这表明了工业“大跃进”的出现
拓展深化: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1)主观原因: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②党的 领导人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 众路线, 违背民主和法制的原则。④把阶级斗争的作用夸大,甚至提 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必然导致实践上的错误。 (2)客观原因: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对 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在理论和思想上 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 孤立、封锁和包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恶化,国际环境的恶化等 影响到国内经济建设, 出现“左”的错误。 (3)经验教训:①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②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3.(2013·湖北孝感一模)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 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 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采取(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的外交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