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李谱智运用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48例遗尿患儿均采用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半年后判定疗效。

结果48例中治愈29例,占69.41%;显效10例,占20.83%;有效6例,占12.5%;无效6.25例,占1.92%。

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8%。

结论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遗尿症;补中止遗汤;中药外敷
李谱智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柳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

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小儿遗尿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如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用药等方面。

笔者作为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李老自拟补中止遗汤配合白附萸散外敷治疗小儿遗尿的经验总结于此,以资同道。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1998年Nijmari在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对小儿遗尿的定义是指儿童己达到应控制排尿年龄(>5岁)而入睡后仍存在不自主的排尿(称为遗尿),遗尿次数每月3次以上[1];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标准(DSM-IV):发病年龄>5岁小儿,夜尿床>2次/w,并持续3个月。

我国关于小儿遗尿症的定义是指5周岁以上儿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

患儿遗尿少则数夜一次,多则一夜数次,具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的特点。

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易对家庭和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李谱智专家门诊就诊的遗尿症患儿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岁~13岁;病程5个月~4年。

所有病例均行腰骶部X线片、尿常规、肾脏彩超、输尿管、膀胱等检查,结果均正常。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遗尿的诊断依据制定:
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④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1.3治疗方法给予补中止遗汤治疗。

药物组成:益智仁2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炙黄芪20g、太子参20g、白术15g、桑螵蛸15g、金樱子15g、炒山药15g、乌药10g、麻黄6g、炙甘草10g。

加减:手足不温者加桂枝;食少纳差加神曲、麦芽、山楂;大便溏烂白扁豆、茯苓;脾气急燥加钩藤、蝉蜕。

1剂/d,水煎,分早、晚2次饭前服用。

同时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药物组成炮附子、白术、吴茱萸各30g,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

每取适量,醋调敷神阙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次晨除去。

7d为1个疗程,连
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后判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医治疗现代难病集成》[3]中遗尿的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治疗后遗尿症状完全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控制,虽偶尔尿床,但观察6个月以上无加重趋势;有效:治疗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减少50%以上,睡眠中能叫醒排尿,但可因遇劳、受凉等而复发;无效:遗尿症状无改善,或经治疗后控制尿床次数不足50%者。

2结果
48例中治愈29例,占60.41%;显效10例,占20.83%;有效6例,占12.5%;无效3例,占6.25%。

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

3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7岁,2014年3月12日初诊。

患儿反复尿床2年,现上小学1年级,夜间常遗尿1~2次。

诊见面色苍白,精神欠佳,食少便稀,舌淡、苔白,脉沉。

尿常规检验未见异常,腰骶部X线摄片未见隐性脊柱裂。

证属肾阳不足之遗尿症。

以上内服及外敷二法治疗,治疗期间晚饭后及临睡前不让患儿进食饮料、开水,并在睡前让患儿排空小便。

入睡后注意患儿的遗尿时间,按时唤醒,从而养成每晚能自行排尿的良好习惯。

3个疗程而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

4讨论
现代医学对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致认为与患儿排尿中枢发育不全或发育迟缓、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不协调、神经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李老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

或后天失调,病后失养,脾肾两虚,肺脾气虚,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致。

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主水,职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调节膀胱气化功能。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固,命门火衰,下元虚寒,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司,不能約束水道而遗尿;脾为后天之本,主制水,肾主水液,脾肾功能正常,则水液固摄有权,气化有序。

《杂病源流犀烛》说:”脾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

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功,与肾互为母子之脏。

若肺气失宣,气机失调,精微之气不能上通于脑,脑窍失灵,则夜间沉睡不易醒,失于肃降则不能助膀胱气化与开合,导致遗尿。

李老根据小儿脾肾阳虚、肺脾气虚的特点,提出临床治疗应温肾健脾、宣肺益气,自拟补中止遗汤用于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方中益智仁、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有温补肾阳,能够温固下元,有收敛精气作用;炙黄芪、太子参,白术、炙甘草达到健脾、补脾、益气之功;桑螵蛸、金樱子收敛固涩;麻黄有宣肺之功;乌药温肾散寒,可除膀胱冷气,增强固摄约束之功;综合全方配伍之意,共达温肾健脾、宣肺益气之功。

外敷药炮附子和白术、吴茱萸均有温补肾阳,补益肾气之功。

三者研末外敷神阙穴可以疏通经络之气,恢复脏腑机能,达到培元益气、
补肾固泉之功,促进膀胱气化,维持机体水液正常输布和排泄。

李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于小儿遗尿症,尤为重视与肾、脾、肺的关系,治以中医内服为主,配合中药外敷、生活调护为辅,振奋肾阳,使膀胱约束有力而小便得以自控自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NijmanRJM,BulterR,VanGoolJ,etal.Conservative managementof urinaryin continence inchildhood[M]2nd ed.Plymonth,Health Publication Ltd,2002:515-552.
[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3]张仁.中医治疗现代难病集成[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8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