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范标准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范标准

1.
1.
1.
1.
1.
2.术语
2.
2.2普通混凝土
2.
3.拌和站建设
3.1 基本要求
3.2 标准化设计
3.
3.
3.
3.
3.
3.3.1总体要求
3.
3.3.3场地填筑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1基本要求
4.2拌
4.3料罐
4.4运输设备
4.5环保设备
4.6
4.7其它
5人力资源
1.3.1推行现代化管理旨在采用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优势,减少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辅助人员,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3.2现场建拌和站是满足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的需要,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当前大规模桥梁建设的大势所趋,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拌和站施工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先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混凝土
混凝土:是指胶凝材料将粒状材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均称为混凝土,它是一种人造石材。
2.2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用水混合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3)拌和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生活区应与其它区隔离,生活用房按照《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相关标准要求建设。
4)拌和站场地面积、搅拌机组配置及产能应满足生产、施工需求和工程进度要求。
5)公司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拌和站建设的工程征(借)地工作,与乡(镇)主管部门办理本项目工程征(借)地工作的具体事宜。在工作中禁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6)复核工程征(借)地用地图纸。
7)根据工程征(借)地用地图测设用地界址,放地界桩,挖出地界沟。并及时调查拌和站建设范围内的各种迁改(如房屋、高低压电线、通信设施、管道设施、水利设施等),分清权属单位,保证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4)场区内机械车辆摆放应整齐有序,物流通道应畅通无阻。
5)拌和站场地应采取合理的混凝土硬化和场地绿化,并应维护环境清洁卫生。
6)工作生活区域排水良好。
3.3.5道路及坪面结构
1)场内道路合理设置,保证原材料进场、砼出场通畅不拥塞。设置一进一出两个出口,场内道路设置成环形单行形。
2)搅拌站场地均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 场区内原有软土地基,施工前先挖除软土换填砂砾,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处理;站内重载车辆运输通道硬化厚度不小于20cm,其余不小于10cm。
3.3场地建设
3.3.1总体要求
1)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并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入口设置电动移门和值班室。
2)拌和站应按《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第一分册第4.1.10条有关要求设置简介牌、拌和站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生产工艺流程牌、拌和站管理制度牌、指路导向牌、场地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和消防保卫卫生牌等。
3.3.3场地填筑
拌和站场地地基处理先清表整平碾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底层填筑一定厚度毛渣碎石,碾压后场地为方便排水,拌合站生活区、试验室、生产区及粉罐位置均进行放坡处理;料仓区域按照2%坡度进行放坡处理。
根据拌和站平面布置图,由测量人员测量出拌和站场地平面位置、标高,并用白灰标记。利用推土机,挖掘机及自卸车配合,对场地范围内垃圾、废土等进行处理,对清理出来的含有植物根系的地表土和腐殖土集中妥善存放在就近的边界处,并统一运至弃土场,严禁填埋在填筑范围内以致场地下沉。
5)场内路面宜做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应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水泥混凝土硬化。场内排水宜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预设不小于1.5%排水坡度,四周宜设置砖砌排水沟,并采用M7.5砂浆抹面。
6)拌和站各罐体宜联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每一个灌体应喷涂成统一颜色(白色),应双排竖向绘制“宁波交工”(含LOGO)及工程名称。颜色采用白底蓝字。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底层开挖至一定深度,用碎石渣翻填使场地地基密实。场地底层填筑一定厚度碎石渣,填完用压路机分层碾压3-5次。先从一侧边缘开始,逐渐压至中心,再从另一侧边缘同样压至场地中心,即为一遍静压,碾压以后,应再仔细检查平整度和标高,即时修整。场地各区域按规定坡度放坡处理,整平压实。填完后场地硬化处理。
3.2.3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
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来判断混凝土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年产量10万m3以下,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率一般不小于90m3/h;年产量在10万m3以上,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率一般为120m3/h。
3.2.4审批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工程特点、地形条件等合理规划拌和站,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绘制拌和站场地平面布置图,经集团公司审批,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审查,规划方案批复后方可实施。
1)拌和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应重视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等工作。
2)拌和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生活设施和办公设施应与生产区分离,尽量利用附近城镇房屋和设施。
3)拌和站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2.5拌和站
由供料、贮料、配料、搅拌、出料、控制等系统及结构部件组成,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成套设备。
2.6生产率
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混凝土拌和站每小时生产出的混凝土量(以捣实后体积计)。
3.拌和站建设
3.1 基本要求
1)场地原则上选在工地施工现场,合理的运距,便于施工管理与协调。
2)对拌和站场区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置;场地进行硬化;场区内不能有积水,保证排水通畅。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拌和站建设;2、设备配置;3、人力资源;4、生产管理;5、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宁波安途工程建设分公司负责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编制单位: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
宁波安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本《手册》编制人员:
主编:段群苗
副主编:孔庆立
编制人员:马前民、卢俊宇、骆腾飞、林瀚、宣和平、张世浩、朱伟奇
6)拌和站应设置各种醒目的标识牌,如:配合比标识牌、原材料标识牌、岗位责任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及各种安全警示牌等。
3.2 标准化设计
3.2.1选址
1)拌和站选址应远离居民生活区,减少扰民,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2)选址应考虑保证通水、通电便捷,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以保证运输便捷。
3.2.2设计原则
3.3.4平面规划
1)拌和站应封闭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区:砂、石分清洗区,原材料贮存输送区,混凝土搅拌区,物流通道区,办公生活区。各功能区应有明确界限标识。
2)办公生活用房应规整,一般采用一层彩钢屋面板房。办公、生活用房及试验室用房应隔开。各种用房均应设置醒目的建制标牌。
3)各办公及生活用房均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避暑、保温条件、试验室工间应具备相应的温、湿度条件、
8)在工程征(借)地过程中,应做到调查数量准确,尽量减少边角房、边角地的问题出现。
9)拌和站建设在使用临时用地时,要做到尽可能保护耕地,不占用好地。在临时用地征地前,提交临时用地申请和平面图、临时建筑位置平面图、1:500的原始地形地貌图、标明用地面积,挖好界沟,做好征地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并制定出土地复垦规划。
5.1岗位配置
5.2岗位职责
5.3人员管理
5.3.1人员资格
5.3.2培训教育
5.3.3管理考核
6
6.1 基本要求
6
6
6
6
6
6
6
6.4.3混凝土质量检验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6666666
6
6
6
6
6
6
6
6
6.
6
附录:1、本标准引用规范、标准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附件:标准条文说明
1.总则
1.1编制目的
3.3.2工程征(借)地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征地拆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政府部门、公司的领导下开展拌和站工程征(借)地的工作。
2)协助相关部门谈工程征(借)地的补偿事宜。
3)及时协调处理实施工程征(借)地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属区(县)行政主管部门提报各种用地申请和会签有关工程征(借)地的各种纪要、补偿协议。
3)机械设备生产的废水、废油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它水域中,应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设置污水排放系统。
4)拌和机等设备安放要确保安全、稳固,并设专用接地网;作业平台、给料仓、水泥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祼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5)拌和站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并应安装地线,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控制二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3.3.6设备基础
1)按规划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人工协助并做好打桩,采用石灰粉放出拌和设备的平面基础位置以及所需挖的基础部位。
2)开挖基础时,用钢筋或木桩对测放的位置进行引桩延长,并做好标示,在同一基础的两个中心位线位置要在同一条线上,偏差不得大于2cm,开挖采用机械辅以人工开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