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药理学阿片类镇痛药课件

麻醉药理学阿片类镇痛药课件


在脑内、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阿 片受体密度高
边缘系统及蓝斑核阿片受体的密度最高
痛觉的整合及感觉 情绪及精神活动
中脑盖前核
缩瞳
延脑束 核
脑干极 后区
咳嗽反射、呼吸中 枢
胃肠道活动(恶心、 呕吐反射
在脊髓胶质区、三叉神经脊束尾端核的胶质区也有阿片受体分布, 这些结构是痛觉冲动传入中枢的重要转换站,影响着痛觉冲动的传 入。
三、阿片受体的 功能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内阿片受体与其他神经肽或神 经递质、调质共存。 可能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神经激素与阿片受 体构成强大的内源性痛觉调节系统,并对心血管活 动、胃肠功能、免疫系统、内分泌功能亦具有双重 作用
μ 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最强 κ 受体——内脏化学刺激疼痛有关 δ 受体——参与吗啡的镇痛作用 OFQ——对痛觉调制有双重作用
–Dysphoria
–Sedation
–Respiratory depression (less)
第二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阿片受体激动药(opioid agonists) 是只作用于μ受体的激动药 吗啡 哌替啶 芬太尼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的麻醉性镇痛药
第二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morphine)
是阿片(opium)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片 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1806 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将其从阿片中分 离出来,并使用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 将其命名为吗啡。其衍生物盐酸吗啡是临床 上常用的麻醉剂,有极强的镇痛作用,多用 于创伤、手术、烧伤等引起的剧痛,也用于 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还可作为镇痛、镇 咳和止泻剂;
一致。
强啡肽是目前已知的活力最强的EOP,它
的生物活性比亮啡肽大700倍。
除了上述三大家族外,还发现了新的内源性肽——
内吗啡肽 内吗啡肽1 内吗啡肽2
对μ受体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内源性μ受体的配体 σ受体的内液性配体尚未明确
孤儿 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孤啡肽(FQ或OFQ) OFQ与强啡肽A的结构极似但与经典的阿片受体无亲和力,而与 孤儿阿片受体亲和力很强
内源性阿片肽
存在于体内的具有阿片样作用的多肽物质,1970
年代初期才发现。1974年,英国人从猪脑组织中分 离得到两种5肽,用生物学分析法证明这两种小分子肽 具有和吗啡相似的生物效应,
这种效应可以被纳络酮逆转,于是命名为脑啡肽, 意思是脑内的吗啡肽,又称内源性阿片样肽,简称 EOP。 现已发现近20种与阿片生物碱类似的肽类
一、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广泛分布,在神经系统的分布 不均匀且作用影响也不相同。阿片受体 体内至少存在8种亚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至少存在4种亚型:
μ 、Oκp、ioδid、σR。eceptors :
μ (μ1, μ 2) қ (қ1, қ2, қ3) δ (δ1, δ2)
阿片受体分布分布广泛,在中枢神经系 统分布不均匀
A. Effects due to μreceptor stimulation:
–Supraspinal, spinal & peripheral analgesia
–Euphoria
–Respiratory
B. Effects due to қreceptor stimulation:
–Spinal and peripheral analgesia,
氧桥 失去
氧桥将失 去镇痛作 用,产生 很强的催 吐作用 吗—啡—阿—O扑H 基吗啡
A环3位 C环6位 -OH被甲基 取代——蒂 巴因经修 饰——埃托 啡镇痛作用 强大
阿片受体激动药
B环上的9位和13位 构成乙胺链,失去则无镇痛
体内过程
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但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后30分钟已有60%吸收,但不恒定。 Im 吸收良好,15~30min出现作用,45~90min达高峰,作用 维持时间4~6h。约1/3与血浆蛋白结合。未结合型吗啡迅速 分布于全身,仅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但已足以发挥中枢 性药理作用。 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其结合物及小量未 结合的吗啡于24小时内大部分自肾排泄。血浆t1/22.5~3 小时。吗啡有小量经乳腺排泄,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 内。
药理作 用
1. CNS系统 ⑴ 镇痛镇静:
• 选择性激活脊髓胶质区、丘脑 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的阿片受体,产生强大的镇痛 作用。
• 激动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 受体,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
药理作 用
⑵ 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 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从而 产生镇咳作用。
⑶ 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可降低 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 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 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 量降低;剂量增大,抑制作 用增强。急性中毒时呼吸频
药理作 用
⑷ 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 神经。中毒时瞳孔 缩小,针尖样 为其中毒特征。 (5) 其他:
即引起痛 觉过敏(hyperalgesia)
又在脊髓
OFQ在下丘脑、脑干(特别是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核)、 海马、杏仁核复合体、丘脑含量较高,提示:疼痛调制、学 习记忆、运动调控等功能。
疼痛时外周神经阿片受体数目上调,内源性阿片肽可由免疫 细胞(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0)释放而产生镇 痛作用,由于不能进入血脑屏障,可避免不良反应,可为新 型镇痛药提供了想象空间
第一节 概 述
疼 痛 • 躯体痛(Somatic pain):
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 性刺激均敏感。
• 内脏痛(Visceral pain):
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 神经痛 (Neuropathic pain):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
神经肽类: P物质(SP)、神经激肽( NKA、NKB) 经典递质类:Glu、GABA、5-HT、 NA、腺嘌呤
目前已知的EOP,大致分为三类:
①脑啡肽
包括甲啡肽和亮啡肽。
②内啡肽
研究证明,β 促脂素(β -LPH)的第61~91位是
一个独立的多肽,具
有比甲啡肽强得多的阿片样生物活性,
这个31个氨基酸的多
肽就是β -内啡肽(β -EP)。
③强啡肽和新啡肽
分别为13肽和15肽,它们氨基端的头5个
氨基酸和亮啡肽完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