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题一 公开课获奖课件
• 怎么要求,怎么答,注意与文章的内容相结合。
•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 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 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 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 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 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 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奉贤区一模卷《流年》
• 7. 第②段画线句中运用“勾引”一词,是否恰当?(2分) • 答案:恰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贬词褒用)(1分) ; • 生动地写出枝叶的新鲜色泽和优美姿态对人们的吸引(1分) , • 表达了作者对植物的喜爱。
二、赏析词语的使用(叠词)
举例:简析文章第5段中“一排一排”,“一屋一 屋”,“白濛白濛”等叠词的表达效果
• 9. 请对第7段中的加点的动词进行赏析。(3分)
• “洒”、“加”、“泊”、“添”、“画” 都是紧扣 着“冬日农村画”展开的,勾勒出的是一幅富有深意 的江南冬景图。
• 写出了“乌篷小船”、“喧哗的宾客”和“月晕”等 等,体现出江南冬天的闲适,
• 以此寄托作者洒脱的人生境界。
• 二、赏析词语的使用
语体
文艺类(形象化、个性化)④政论类(逻辑性、鼓动性)
口语
• 26.联系文章,简要评价冯道的语言艺术。 (3分) —— 闵行区一模卷 文言文二
• 冯道的讽谏委婉含蓄(善于辞令)(1分
• 用“奉使中山”的御马经历设喻说理(借 事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形象生动,易为 君主接受;(1分)
• 援引前人的诗句直陈农民的勤苦,使自己 的陈情和观点更具说服力。(1分)
• 9、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 角度作赏析。
赏析句式
此段几乎都用整句,描述步态变化。 先用长句 比较舒缓组成排比,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 再用短句、短语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节奏越来越快, 最后整散结合,富于变化,用不确定的语气、想象自己
的步态,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 巧妙地传递出“我”小心尝试、越发大胆、自我陶醉、
疯狂投入的情绪变化。
【宝山一模】24.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两句话 叶如剑,茎如兰,房如黄冠,根如夜合。绿如芭蕉,然沉郁,白 如轻罗,然芬泽;香如腊梅而温,如芙蓉而冽。 以整句形式,而且都为短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整齐中又有 变化,句式有纷繁错落之美。 从形、色、香诸方面表现水仙形象之美。
• 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 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
• 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 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 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 了我自己。 ——2010年春考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迫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后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 【十三校2】12.文章第4段语言使用很有特色,请 就某一点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有一种柳 树……》
• 数词、动词的使用;排比
• 三、赏析语言风格
• 6.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3分)
——2008年上海秋考题《灯笼红》
• 【答案】
• 1、本文语言本色、平实(1分)
• 2、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 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1分)
• 3、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1分)。
• 【青浦一模】
• 11.就本文的某一语言特色作简要赏析(4分)
•
——史铁生 《我的轮椅》
• 平实质朴/诙谐幽默 举例+分析
• 请注意以上两种问题的不同问法,和不同的答题方法
•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 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 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 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普陀区二模卷沈从文《市集》
形象地描摹出市集上物资的形态、色彩和数量;突 出其“多”;(近效:特点)
表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远效:情感) 增添了散文的音韵美。
• 6. 举一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 本文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手法(1分) • 例如把“玛瑙石”喻为大地“母体”内的“胎
儿”,受到外力击打“碎裂”、“滚下”、“脱 离”、“坠入”红尘,开始“‘流浪’”,(1分) • 既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搬运的情态,又准确解说了 搬运的过程。(1分) • 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这样能够使语言科学性和文 学性相结合,更通俗易懂。(1分)
•
2012年秋考卷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
• 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 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 作者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 来表现骆驼的不着急,语言比较柔婉,体现出了 其细致的文字特点;
• 两个“总会”修饰“走到”和“吃饱”,两两呼 应,意味深长,语言细致却表现出一种坚韧与执 着,不见柔弱。
【嘉定一模】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 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这句话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先用散句叙述两人的经历变迁,一长句突出石昌言所任新职的责 任与荣耀,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再用整句与短句铺排出使场面的风光与神采,节奏鲜明,颇有气 势。 注意:如果整句和散句分得很开,则应该散句和整句的效果分开 来回答,然后在整合起来,总体回答。
• 10.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 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⑤段。(3分)
• 吊脚楼是作者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是湘西最普遍 的建筑,作者描写关于它的“章节”、“画面”、 “质地”,亲切而又质朴。
• 作者又把它比喻成一个思想者,在岁月的凝望中, 又包含了过去的沧桑,母亲的乐观,新生的希望 等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又是厚重的。
言 修辞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等)
特 手法 借代、拟人、反语、夸张、排比、反复、对偶、互文
点
等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3、
风格 清新明丽、清新雅致;4、雄浑悲壮;5、华美绚丽;6、
婉约细腻;7、诙谐幽默(讽刺)……
书面语:①科技类(清晰、准确)②公文类(庄重、简明)③
•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迫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后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 总之,既婉曲又深刻,体现了谏臣高超的 说话艺术。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 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 ,就不 贴了orz 。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 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 迫强敌 ,内失 人和。 魏师至 ,方征 兵四方 ,未至 而城见 克。在 幽逼求 酒,饮 之,制 诗四绝 。后为 梁王詧 所害。 】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 里,终 非封禅 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 蚁,一 旦损鲲 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 后,谁 畏轩辕 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 杏,空 得动耕 人。
赏析题 复习
语言赏析题
• 赏析句式 • 赏析词语(动词、数词、叠词、词语的情
感色彩等) • 赏析手法(修辞手法) • 赏析全文的语言风格
• 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 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 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 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 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 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
词语 叠词、反语、褒贬(感情色彩)、口语、儿化、方言
结构:整句(一对或一串结构相似的句子,句式比较
句 式
整齐,如排比、对偶等) 散句(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 整散结合(整句与散句混排,使文章节奏明快,
选 收放自如,错落有致);
语择
短句(作用:生动、急促)、长句(缓慢)
语气:疑问(设问、反问)、祈使、感叹、陈述
• 二、赏析词语的使用
• 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 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 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 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 可以加一味红黄,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 月晕。 ——杨浦区一模卷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8.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陈忠实《又见鹭鸶》
• “扑飞”一词充满动感,虚实结合。 • 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 • 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