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研究问题的提出: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由于大学生的素质与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网络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研究意义:﹙1﹚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2﹚二、文献综述前言本研究从CNKI,维普,万方,期刊等数据库,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文献20余篇,其中搜索关于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文献研究9篇,关于网络道德现状调查文献5篇,关于网络道德规范问题研究7篇。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严重,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同样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论文的全方位抄袭。
主体(1)总结三、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
也指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包括大专,高职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一代新人。
本研究中的大学生是指大专及本科生。
网络道德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
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三)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五、附录1—5题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6—10题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1—15题网络道德教育的表现形式16—20题怎样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问卷亲爱的同学:你们好!谢谢你们的积极参与配合。
本问卷是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想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更好全面的发展。
把答案写在相应的括号中,本问卷采取匿名填写不涉及任何利益问题,请认真填写。
谢谢!1.您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多久?()A 、少于1小时B 、1-2小时C 、2 -4小时D 、4小时以上2、你平时会注意自己是否正确使用网络吗?()A 、会B 、不会 C、根本不在乎 D、有时候会3、你平时用网络会做些什么? ( )A、看视频B、娱乐(打发时间)C、查阅资料D、游戏4、网络对您的影响如何? (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C、无明显差异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为大学生应怎样利用网络 ( )A、看网上小说B、查资料C、聊天、玩游戏D、其他6、您以前是否接受过正规的网络道德教育? ( )A、是B、否7、您认为定期开展网络道德规范的讲座等相关活动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B、可有可无 C 、毫无必要 D、对这类活动感到反感8、你会关注国家制定的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政策吗? ( )A、会B、不会C、不知道9、你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是否应该下大力气规范网络道德? ( )A、是B、无所谓C、不是10、你认为网络道德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 )A 、很大 B、一般 C、没有影响11、在网上你会不会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资料? ( )A、不会B、会的C、有时会12、你在上网时有没有受到过别人的恶意攻击? ( )A、有过B、常常会有C、没有过13、你曾经用非法手段进入或攻击他人网站吗?( )A、是B、经常C、偶尔D、从来没有14、如果你进入他人网站,你会做些什么?( )A、看看而已B、留言发表意见C、下载所需D、进行破坏活动15、你见过你所在的网吧有人在浏览黄色网站吗? ( )A、见过经常B、偶尔C、没有16、您在上网时有没有注意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要求?( )A、有B、没有C、不知道什么是基本的网络道德要求D、不会刻意地去注意17、您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在上网时是否有明显违背了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 )A、有B、没有C、没注意观察10.您认为大学生能做到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吗? 4A、肯定能 B大多数情况下能 C几乎不能11.您目前对于网络道德的要求是? 4A主要依靠自身约束B国家政府及教育机构加强对引导,全民参与到网络道德规范行动当中C无所谓D其他12.您认为怎样的网络道德教育最有效? 41、你认为最有效获取网络道德的途径是()A.讲座B.书籍C.宣传2、大学生该如何推进网络道德() 4A.面对面讲授网络道德的知识B.广泛宣传C.正确做他人模范2,如果你在网上看见说脏话的人,你会用同样的方式去骂他吗?()3A 不会B 会C 说不定3.你看到他人在看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你会:() 3A .和他一起看B .马上劝阻C . 与我无关,漠不关心4. 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放到你自己的电脑作品中,你会标明资料出处吗?() 3A 会B 不会C 偶尔会5,在聊天的时候遇到异性网友,而且你们互不相识,你会() 3A按原则文明的和对方聊天 B 既然不认识,随心所欲说话吧C 不会和他聊天D 搞不正当“网恋”1、您认为保证网路道德规范仅仅靠自律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吗? 4A、完全有可能B、一定情况下可能C、几乎不可能5.你有自己特意去学习过网络道德规范吗?4A.有B.没有2.你是否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违反网络道德的东西?3A经常 B偶尔 C没有六、参考文献[1] 周文学.范景武.汪颖华等.信息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及其规范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8-11.[2] 韩萍.针对网络社会道德特点的德育措施[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2):152-154.[3] 宋华玲.试论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和道德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40-41.[4] 张富贵.刘仁鑫.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1- 133.[6] 彭勇.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 07(12Z):46,49.[7] 廖信伟.何少华.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58-60.[8] 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 08(3):112-113.[9] 赵晓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J].求实,2006(2): 224-22 5.[10] 王水.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教育与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 (01):161.[11] 夏名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0-83.[12] 陆伟家.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J].教育探索,2008(11):12 6-127.[13] 杨晓峰.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12-18.[14] 赵凌燕.王军.俞超.马永亮.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4):668.[15] 潘朝霞.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92.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1.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网络文章、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普遍行为。
用电脑伤害他人、偷看他人文件也是屡见不鲜。
不少大学生曾经一次以上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
毕业前夕,在网络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更是近年大学校园一个公开的秘密。
2.网上行为不文明很多大学生在网上对别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和散发虚假消息,甚至恶意攻击别人3.网上色情有局部泛滥之势很多大学生浏览黄色网站,对网上不良信息甚至反动信息鉴别力不高,恶意下载传播。
4.“黑客文化”受宠一些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有的甚至有机会想尝试一下黑客行为。
还有个别学生存在恶意制造病毒、传播病毒的行为。
5.随意作假、不愿在网上透露真实信息一些大学生一般不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真实资料。
6.网络道德认知力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解读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
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1.网络虚拟社区诱发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行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为一些人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
人们处在现实社会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包括风俗习惯,法律和组织规则等)中,现实的规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每个人均以电子化的高速运动的“符号”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
因此,一个人在网上往往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滥用自己的权利。
在网络社会中道德确定性越来越难做到,大家也越来越难在基本社会价值上获得共识。
这就使得主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和规范个体道德行为的传统道德教育手段失效。
互联网的道德建设只能更多地依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来实现。
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失去了约束力;而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
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往往道德辨别力较差、道德意志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很难固守良知、把握方向。
因此,互联网的隐匿性造成的道德约束力和青年学生道德意志力的弱化,是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使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与时代脱轨的状况,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走过场、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尤其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太重视人格的培育。
即把道德当作知识的倾向严重存在,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
最基本的品德素质的培养出现空缺,造成一些不知羞耻、不讲信用、不讲良心、忘恩负义的行为得以存在,以至人们的某些道德行为失去了规范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