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要点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要点


? (2)权力的属性 ? A.人性与非人性。 ? B.阶级性与非阶级性。 ? C.科学性与非科学性。 ? D.主观性与客观性。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第一节
? 二、政治权力
? 1、政治权力定义
? 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力主要涉及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
权力所形成的支配和控制关系。 ? 政治权力就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主体依
的方式、信仰的方式。 ? (5)权力的实现。即权力主体作用于权力客体后所收到
的实际效果。
第二章 第一节
? 3、权力的本质
? (1)权力的本质 ? A.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
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B.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带有
一定的阶级性,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 反映的阶级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阶级对立关系、阶级合 作关系、阶级团结关系。 ? C.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首先,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有 其共同的利益作基础,只有对权力关系范围内所有的人都 有利,权力关系才能成立。当然,其次,权力关系的形成 必须对权力行使者有利,如果对行使权力的人都没有任何 利益,那么,就很难有人去行使权力了。再次,权力关系 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者有利,如果对权力支配的人没有 利益,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权力
? 一、权力概说
? 1、权力的涵义
? 汉语:
?
“权力” 在汉语中简称“权”。从我国古代书籍来
看,“权”有不同的用法。
? 一是当名词使用,如《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 权。”锤是古时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我国现存最早的锤 是战国的秦权和楚权,多为铜质或铁质。春秋战国时, “权”被引申和扩展。获得了新的含义,成为常用字。在 这一时期,“权”字在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屡见不鲜,并常 常当作动词使用。
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和原则,在政治运 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这里包含 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即:由谁来行使政治权力?(主 体:国家政府)政治权力所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强制力)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达到什么目的?(利益)
? 2、政治权力特征
? (1)排他性与多元性。 ? (2)强制性与制约性。 ? (3)意识性与渗透性。 ? (4)工具性与组织性。 ? (5)不受法律的约束性。 ? (6)动态发展性。
第二章 第一节
? 2、权力的构成
?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和服从 关系,是要有一定的要素才能构成的。由以下要素构成:
? (1)权力主体。是权力的拥有者 ? (2)权力客体。是权力作用的对象。 ? (3)权力目的。是权力主体通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
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 ? (4)权力作用的方式。概括有三种:强制的方式、报偿
第二章 第一节
? 近代:
? 两种观点:一是“能力说”。即认为“权力”是指一 个行为者(个人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个人或机构) 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多数思想家持此观点。如马克 斯·韦伯就说过:“我理解的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人在 社会活动中即使遇到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 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愿。”(《马克斯·韦伯文选》, 第180页,天津大学出版社,)托马斯·戴伊也说:“权力 是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能。而这 种决定却能影响这种社会制度中的其他一些人。”([美] 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第9页,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说:“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 便是政权。”(《孙中山选集》,第693页)
?
第二章 第一节
? 以上两种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 “权力” 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权力看成是 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 即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性。 他们皆指出了权力 影响力过控制力,但未揭示权力的来源、基础,不过在一 定程度上触及到了权力的本质。
? 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 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 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 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 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这里的着重点
在“力”,强调的是权力大小、轻重之意,这已经具有现
代意义权力的含义了。
? 汉语中“权”:公平、平衡之意。
? 词源:
? 英语“Power”一词来源于法语“Pouvoir”,法语来 源于拉丁文“Potestsd”或“Potentia”,意指能力。它 们皆从拉丁语的动词“Poters”即“能够”引申而来,指 贯彻某种意志以达成一定目标的能力。
? 3、政治权力的类型
? (1)强制性权力。 ? (2)功利性权力。 ? (3)操纵性权力。 ? (4)合法性权力。 ? (5)人格型权力。
第二章 第一节
? 一种是“关系说”。即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 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 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少。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 维坦》一书中就认为:权力即一种主动出击的“行动者” 和被动承受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 动因是一回事。罗伯特·达尔也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之 间的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其中某人带动别人采取行 动,没有这种关系,他们就不会这样做。”(转引自[法] 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第108 页)拉斯维尔和卡普兰:“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 是借助制裁(真正的或威胁性的)背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 影响他人的决策的过程”。
第二章 第一节
?
当动词使用有两种用法:一是衡量审度之义,孟子说:
“权 ,然后知轻重。”又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
也。”(《孟子·梁惠王上》,见朱熹集注《四书集注》,
第254页)这里的着重点在“权”,强调的是衡量选择之
意;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如早期法家慎到在其所著的
《威德》篇中就说:“故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