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心理危机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90后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我们比较溺爱、放纵,使我们缺少必要的社交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容易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使得自己的在大学这个大家庭里不能很快适应,不免会产生摩擦。
性格较内向的人不免会产生一些抑郁的情绪。
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
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
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90后的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一是生活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种表现特别突出。
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
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
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有的思家、恋旧,常常偷偷以泪洗面;有的厌学、仿徨、沉溺于无所事事;有的失眠、抑郁、在焦灼中挨度日子;更有的则想休学、退学,打起退堂鼓,如浙大计算机系九八级的一名男生,上学不久就想退学,原因是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失眠;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怀念过去的成就与风光,无法面对新的生活。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
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二是人际关系问题
这一点可能是“90”后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
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关爱中长大,加之现在人们普遍的沟通减少,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直接接触和磨合经历。
他而这些摩擦很有可能给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有些很还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如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等。
三是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学习成绩一会一落千丈。
四是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门的热门话题。
90”后一代对于早恋的问题显然更加开化,在调查中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
其中有接近10%的学生则谈过多次。
虽然他们的感情经历看起来更加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为情所困。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很多学生根本未弄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
他们有的求爱遭到拒绝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自卑中,有的面对“第三者”而焦虑、抑郁,有的为单相思或暗恋某人而茶饭不香;有的为失恋而萌发报复或自杀念头。
感情是其在大学意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出现波动很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小的伤害。
五是经济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过着衣食无忧甚至非常舒适、“潇洒”的日子。
但却有一部分学生常常紧锁眉头,难以舒展。
这就是大学生中的另一个阶层一一贫困生。
家庭的窘境在他们心里留下深深的血印,而学校的生活又让他们无奈和难堪,姑且不谈他们吃穿住用的简朴,有时还为生活发愁,为买不起学习资料、学习用品难受,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遭到同学的嘲笑和不理解。
这些情况会使他们的自尊受创,造成性格孤僻、心情忧郁、烦躁不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冷漠,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还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六是择业问题
人们认为“90”后似乎没有什么责任感,实际上他们的责任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在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
而他们入学之际正逢大学扩招一代毕业及金融危机,造成大学生的就业率下滑,加之许多新生的人生目标尚不明确,无形中增加了新生们的就业焦虑感。
职业选择方面的心理冲突往往出现在高年级学生中,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苦休苦练,总希望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会考虑个人理想、收入多少、社会声望、工作条件、发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不随人愿,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
“90”后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90”后终归会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对90后的关注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希望能够得出更好的处理方法帮助“90”后顺利的度过心理危机期,而不是以过多的负面言辞来抨击他们的行为及心理问题。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信心度过自己的心理危机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