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空热处理炉_课程设计

真空热处理炉_课程设计

真空热处理炉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说明说:WZC-60型真空淬火炉技术参数:二、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1、炉膛尺寸的确定由设计说明书中,真空加热炉的有效加热尺寸为900mm×600mm×450mm ,隔热屏内部结构尺寸主要根据处理工件的形状、尺寸和炉子的生产率决定,并应考虑到炉子的加热效果、炉温均匀性、检修和装出料操作的方便。

一般隔热屏的内表面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约为50—100mm;加热器与工件(或夹具、料筐)之间的距离为50一150mm。

隔热屏两端通常不布置加热器,温度偏低。

因此,隔热屏每端应大于有效加热区约150—300mm,或更长一些。

从传热学的观点看,圆筒形的隔热屏热损失最小,宜尽量采用。

则:L=900+2×(150~300)=1100~1400mmB=600+2×(50~150)+2×(50~100)=800~1100mmH=450+2×(50~150)+2×(50~100) L=1300㎜=650~950mm B=900㎜不妨,我们取L=1300 mm;B=900mm;H=850mm。

H=850㎜2、炉衬隔热材料的选择由于炉子四周具有相似的工作环境,我们一般选用相同的材料。

为简单起见,炉门及出炉口我们也采用相同的结构和材料。

这里我们选用金属隔热屏,由于加热炉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这里我们采用六层全金属隔热屏,其中内三层为钼层,外三层为不锈钢层。

按设计计算,第一层钼辐射屏与炉温相等,以后各辐射屏逐层降低,钼层每层降低250℃左右,不锈钢层每层降低150℃左右。

则按上述设计,各层的设计温度为:第一层:1300℃;第二层:1050℃;第三层:800℃;第四层:550℃;第五层:400℃;第六层:250℃;水冷夹层内壁:100℃最后水冷加层内壁的温度为100℃<150℃,符合要求。

3、各隔热层、炉壳内壁的面积及厚度(1)、隔热屏由于隔热层屏与屏之间的间距约8~15mm,这里我们取10mm。

钼层厚度0.3mm,不锈钢层厚度0.6mm。

屏的各层间通过螺钉和隔套隔开。

第一层面积:1F =2×()111111H B H L B L ⨯+⨯+⨯=2×(1300×900+1300×850+900×850)=㎡ 1F =㎡ 第二层面积:2F =2×()222222H B H L B L ⨯+⨯+⨯=2×(1310×910+1310×860+910×860) =㎡ 2F =㎡ 第三层面积:3F =2×()333333H B H L B L ⨯+⨯+⨯=2×(1320×920+1320×870+920×870) =㎡ 3F =㎡ 第四层面积:4F =2×()444444H B H L B L ⨯+⨯+⨯=2×(1330×930+1330×880+930×880) =㎡ 4F =㎡第五层面积:5F =2×()555555H B H L B L ⨯+⨯+⨯=2×(1340×940+1340×890+940×890) =㎡ 5F =㎡ 第六层面积:6F =2×()666666H B H L B L ⨯+⨯+⨯=2×(1350×950+1350×900+950×900) =㎡ 6F =㎡ (2)、炉壳内壁炉壳采用双层冷冷却水结构,选用45号优质 碳素钢。

炉壳内壁面积:冷F =2×()冷冷冷冷冷冷H B H L B L ⨯+⨯+⨯=2×(1360×960+1360×910+960×910)=㎡ 冷F =㎡ 壁厚按矩形平板计算,板周边固定,受外压 1×105Pa ,水压实验按P 水=2×105Pa 计。

S 0=×B/[]弯σ =×90/610360⨯=㎝式中:B ——矩形板窄边长度,B =90㎝; []弯σ——45号优质碳素钢的弯曲许用应力 为360Mpa 。

实际壁厚:S =S 0+C =17+3=20㎜ 式中:C ——壁厚附加量; C =C 1+C 2+C 3=1+1+1=3。

水压试验时,其应力为 σ=()225.0C S P B -水=()2523.00.2102905.0-⨯⨯⨯=≤s σ=324Mpa σ=则所需壁厚符合要求,即S =20㎜ ≤s σ=324Mpa 三、炉子热平衡计算 S =18㎜ 1、有效热消耗的计算工件和夹具在1300℃和20℃的比热容分别为 C 1=0.636Kg/(kg •℃)和C 0=0.486Kg/(kg •℃),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G 工=160kg,G 夹=10kg 则Q 有效=Q 工+Q 夹=(G 工+G 夹)×(C 1t 1-C 0t 0) =(120+10)××1300-×20)=h Q 有效=h 2、无功热损失的计算(1)、通过隔热屏热损失Q 1的计算 电热元件、隔热屏的黑度为:热ε=;1ε=;2ε=;3ε=;4ε=5ε=6ε=;冷ε=。

则导来辐射系数: C 1热=⎪⎭⎫ ⎝⎛-+=⎪⎪⎭⎫ ⎝⎛-+1133.0108.645216.095.0196.411196.411εεF F 热热 =(㎡·h ·K 4)其中F 1由前面算得,F 热为加热元件的表面积。

同样计算得:C 12=⎪⎭⎫ ⎝⎛-+=⎪⎪⎭⎫ ⎝⎛-+1096.012026.608.6133.0196.411196.42211εεF F =(㎡·h ·K 4)C 23=⎪⎭⎫ ⎝⎛-+=⎪⎪⎭⎫ ⎝⎛-+1096.013264.62026.6096.0196.411196.43322εεF F =(㎡·h ·K 4)C 34=⎪⎭⎫ ⎝⎛-+=⎪⎪⎭⎫ ⎝⎛-+15.014514.63264.6096.0196.411196.44433εεF F =(㎡·h ·K 4)C 45=⎪⎭⎫ ⎝⎛-+=⎪⎪⎭⎫ ⎝⎛-+15.015776.64514.65.0196.411196.45544εεF F =(㎡·h ·K 4)C 56=⎪⎭⎫ ⎝⎛-+=⎪⎪⎭⎫ ⎝⎛-+15.017050.65776.65.0196.411196.46655εεF F =(㎡·h ·K 4)C 冷6=⎪⎭⎫ ⎝⎛-+=⎪⎪⎭⎫ ⎝⎛-+156.018336.6705.65.0196.411196.466冷冷εεF F =(㎡·h ·K 4)则Q 1=61144111100100F C F C F C T T •+⋅⋅⋅+•+•⎪⎪⎭⎫⎝⎛-⎪⎪⎭⎫ ⎝⎛冷热热冷热=705.679.1108.62961.0145216.0226.31100373100167344⨯+⋅⋅⋅+⨯+⨯⎪⎭⎫ ⎝⎛-⎪⎭⎫ ⎝⎛ =h Q 1=h 式中:T 热——电热元件得绝对温度,按高于炉子工作 温度的100℃计算,即T 热=1673K; T 冷——炉内壁的绝对温度,即按设计计算 得T 冷=373K 。

各辐射屏的温度的验算:第一层:41100⎪⎭⎫ ⎝⎛T =4100⎪⎪⎭⎫ ⎝⎛热T -Q 1⎪⎪⎭⎫ ⎝⎛•热热F C 11 把各项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T 1=1545K 即t 1=1272℃ t 1=1272℃第二层:42100⎪⎭⎫⎝⎛T =4100⎪⎪⎭⎫ ⎝⎛热T -Q 1⎪⎪⎭⎫ ⎝⎛•+•112111F C F C 热热 把各项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T 2=1412K 即t 2=1139℃ t 2=1139℃ 类似计算,得: t 3=914℃ t 3=914℃;t 4=688℃;t 5=593℃; t 4=688℃ t 6=453℃;t 冷=99℃ t 5=593℃ 验算结果与前面设计的各隔热层温度基本相 t 6=453℃ 近,符合要求。

t 冷=99℃ (2)、水冷电极传导的热损失Q 2Q2=()2124ttdn-νπγ=3××103×()4008.02⨯π×2××103×(30-20)=h Q2=h式中:n——水冷电极, n=3;γ——水的密度,γ=×103KJ/m3;d——水管直径,取d=0.008m;ν——水的流速,对于中等硬度水取ν=2m/s;t1——冷却水出口温度t1=30℃;t2——冷却水出口温度t2=20℃;(3)、热短路损失Q3该项热损失,包括隔热层支撑件与炉壁联接热传导损失,炉床或工件支承架短路传导损失,以及其它热短路损失等。

这部分热损失很难精确计算,权据经验,这部分热损失大约为Q1的5%一10%左右,这里我们取:Q3=8%Q1=8%×= KJ/h Q3= KJ/h(4)、其他热损失Q4其它热损失,加热电偶导出装置,真空管道、观察孔、风扇装置等的热损失。

这部分的热损失也很难精确计算,根据经验,这部分热损失大约为Q1的3%一5%左右,取Q4=(3%一5%) Q1这里我们取:Q4=5%Q1=5%×= KJ/h Q4=h则:Q损失=Q1+Q2+Q3+Q4=+++= KJ/h Q损失=3、结构的蓄热量 KJ/h炉子结构蓄热消耗是指炉子从室温加热至工作温度,并达到稳定状态即热平衡时炉子结构件所吸收的热量,对于连续式炉,这部分销耗可不计算。

对于周期式炉,此项消耗是相当大的,它直接影响炉子的升温时间,对确定炉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炉子结蔷热量是隔热层、炉床、炉壳内壁等热消耗之总和。

(1)、隔热层的蓄热量第一层:G1=11bF••钼ρ=×103×××103-=㎏ G1=㎏q1=()11ttCGm-=××(1272-20)= q1=第二层:G2=22bF••钼ρ=×103×××103-=㎏ G2=㎏q2=()22ttCGm-=××(1139-20)= q2=第三层:G3=33bF••钼ρ=×103×××103-=㎏ G3=㎏q3=()33ttCGm-=××(914-20)= q3=第四层:G4=44bF••钢ρ=×103×××103-=㎏ G4=㎏q4=()44ttCGm-=××(688-20)= q4=第五层:G5=55bF••钢ρ=×103×××103-=㎏ G5=㎏q5=()55ttCGm-=××(593-20)= q5=第六层:G6=66bF••钢ρ=×103×××103-=㎏ G6=㎏q6=()66ttCGm-=××(453-20)= q6=(2)、炉壳内壁的蓄热量G内=冷冷钢bF••ρ=×103××18×103-=㎏ G内=㎏由于内壁温度由内到外以此降低,内部温度为100℃,外部温度为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