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二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积累

实验十二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积累


经甘露醇处理 2 ml 2 ml 2 ml 4 ml 沸水浴中显色 45min 冷却后加入 4 ml 甲苯
未经甘露醇处理 2 ml 2 ml 2 ml 4 ml
旋涡混合仪上振 0.5 min 静置分层,吸取红色甲苯相 波长 520 nm 测定 OD 值 测定对象 OD520 脯氨酸浓度 经甘露醇处理 未经甘露醇处理
实验十二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积累
【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亏缺与脯氨酸积累的关系
【实验原理】
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具有很强的水合能力,其水溶液具有很高的水势。脯氨酸的疏水端可 和蛋白质结合, 亲水端可与水分子结合, 蛋白质可借助脯氨酸束缚更多的水, 从而防止渗透胁迫条件 下蛋白质的脱水变性。因此,脯氨酸在植物的渗透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即使在含水量很低的细胞内, 脯氨酸溶液仍能提供足够的自由水,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并不高, 但遭受水分、盐分等胁迫时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往往增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受环境水分和盐度胁迫 的情况,以及植物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忍耐及抵抗能力。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可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在酸性条件下,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 产物,该产物在 520nm 有一最大吸收峰,其色度与含量正相关,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反应具有较强的 专一性,酸性和中性氨基酸不能与酸性茚三酮试剂形成有色产物, 碱性氨基酸对这一反应有干扰, 但加 入人造沸石,在 pH1~7 范围内振荡溶液可除去这些干扰的氨基酸(如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 酸,精氨酸等 2-氨基的氨基酸)。
加入项 材料[地上部(芽鞘和叶子)] 材料实际质量 3%磺基水杨酸
经甘露醇处理 0.5 g 5 ml 研磨提取未来自甘露醇处理 0.5 g 5 ml
匀浆移至离心管中,在沸水浴中提取 10 min 冷却后,3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待测
加入项 对应反应液 3%磺基水杨酸 冰醋酸 2.5%茚三酮
3)
取地上部(芽鞘和叶子)0.5 g,用 3%磺基水杨酸 5 ml 研磨提取,匀浆移至离心管中,在沸水浴中提 取 10 min,冷却后,3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待测。另取未经甘露醇处理的材料同样制得提 取液待测。
2/4
4)
各取 2 ml 两种上清液,分别加入 2ml 蒸馏水,2 ml 冰醋酸和 4 ml 2.5%酸性茚三酮试剂,置沸水浴中 显色 45min,冷却后加入 4 ml 甲苯盖好盖子于旋涡混合仪上振 0.5 min,静置分层,吸取红色甲苯相, 于波长 520 nm 测定 OD 值,最后从标准曲线查得脯氨酸含量。
加入项 10μg/ml 脯氨酸 去离子水
0μg/ml 标准液 0ml 5 ml
2μg/ml 标准液 1 ml 4 ml
4μg/ml 标准液 2 ml 3 ml
6μg/ml 标准液 3 ml 2 ml
8μg/ml 标准液 4 ml 1 ml
加入项 对应标准液 3%磺基水杨酸 冰醋酸 2.5%茚三酮
0μg/ml 显色液 2 ml 2 ml 2 ml 4 ml
【器材与试剂】

实验仪器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低速离心机,水浴锅,旋涡仪,研钵,烧杯,移液管,容量瓶,
具塞试管,冰醋酸,人造沸石。
实验试剂
冰醋酸,甲苯,3% 磺基水杨酸,0.3 mol/L 甘露醇(54.65g 甘露醇溶于 1000 ml 蒸馏
水中),10μg/ml 标准脯氨酸溶液(1mg 脯氨酸溶于 100 ml 80%乙醇中,浓度为 10μg/ml),酸性茚 三酮试剂[2.5 g 茚三酮置于 60 ml 冰醋酸和 40 ml 6 mol/L 磷酸中(见附录表 1),加热(70℃)溶解。 试剂 24 h 内稳定]。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1/4
【实验步骤】
1) 取小麦种子于 25℃室温中黑暗浸泡 6 h,播于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于室温中黑暗培养。露白后于尼 龙网架上,用水培养 24 h,一组移至 0.3 mol/L 甘露醇中进行培养,另一组仍留在水中继续培养。在 甘露醇中培养至第 3~4 d 的幼苗,取地上部分用作实验材料。培养的时间越长,积累的脯氨酸也愈多, 胁迫效果也愈明显。
2μg/ml 显色液 2 ml 2 ml 2 ml 4 ml
4μg/ml 显色液 2 ml 2 ml 2 ml 4 ml
6μg/ml 显色液 2 ml 2 ml 2 ml 4 ml
8μg/ml 显色液 2 ml 2 ml 2 ml 4 ml
沸水浴中显色 45min 冷却后加入 4 ml 甲苯 旋涡混合仪上振 0.5 min 静置分层,吸取红色甲苯相 波长 520 nm 测定 OD 值 脯氨酸浓度 OD520 0μg/ml 2μg/ml 4μg/ml 6μg/ml 8μg/ml
【注意事项】
一般在处理 24 h 即已显现脯氨酸含量增加,处理的时间越长,则效果愈显著。
3/4
【实验结果及计算】
C V
脯氨酸含量(μg/g FW)=
W
A 100
式中:C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脯氨酸微克数; V =提取液总体积(毫升); A =测定时取用提取液毫升数; W =样品干重(克)。 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用 μg/g FW 表示。
2)
制作标准曲线:用 10μg/ml 脯氨酸配制成 0、2、4、6、8μg/ml 的标准溶液。取标准溶液各 2 ml,加 2 ml 3%磺基水杨酸,2 ml 冰醋酸和 4 ml 2.5%酸性茚三酮试剂于具塞试管中,置沸水浴中显色 45min, 冷却后加入 4 ml 甲苯盖好盖子于旋涡混合仪上振 0.5 min, 静置分层, 吸取红色甲苯相, 于波长 520 nm 测定 OD 值,以 OD 值为纵坐标,脯氨酸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干旱或盐分胁迫与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用茚三酮作显色剂要在酸性条件下起反应?目的是什么?
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