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学习心得
去年,有幸去杭州聆听了刘占兰教授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和鄢超云教授的《儿童朴素理论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讲座,通过学习收获颇多。
下面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刘教授以“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要求”、《学前教育国十条》、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等几个方面宏观介绍了对幼儿园高质量的要求。
对“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与高质量的标准”做了详尽阐述。
刘教授指出:
1.班级规模和师幼比:较小的班级规模和较高的师幼比更有利于幼儿的良好发展。
2.教师的行为与师幼互动:教师的适宜行为与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3.物质空间和设备:物质空间和设备有适宜的结构和较高的使用率并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4.日常生活护理:安全、卫生、温暖、具有促进作用的适宜护理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5.课程:课程应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全面均衡有效的学习内容与形式、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良好发展。
有良好的课程计划、灵活与创造性的实施方式、适宜的评价方式。
6.教师的资格和发展:良好的学历背景和在职培训,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
7.家长参与:家长适宜地参与幼儿园班级的管理、教育教学活动、评价,也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幼儿的发展。
幼教工作者一方面要坚持我们的专业立场,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唤起教师的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向家长)和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哪些对幼儿成长发展是必要的。
鄢超云教授讲到: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低估儿童认知能力的现象。
这种低估,极大地阻碍了学前教育研究和改革的深入。
发展心理学关于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有力地批判了这种对儿童认知能力的低估倾向。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儿童拥有朴素物理学、朴素心理学和朴素生物学三大朴素理论。
儿童的朴素物理理论究竟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根据这些具体内容和特点开展科学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通过对鄢教授讲座的消化,使我充分认识到:
1.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一种受压迫、没有取得合法化的理论。
儿童科学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对儿童朴素理论的接受程度。
因此,儿童的朴素理论必须合法化。
2.儿童科学教育应该将理论和证据的协调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
理论与证据协调对儿童意味着:对理论和证据做出区分;对理论和证据的尊重:能不时地注意到理论与证据的不一致,并乐于做出调和的尝试等。
3.儿童科学教育应基于经验并挑战经验,应在直接教和间接教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应在广度的基础上追求深度,应在“做科学”的基础上“谈科学”。
尊重儿童,就应该尊重儿童的朴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