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1.什么是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公共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平
a.公平涉及三大内容:
第一,从分配对象方面看,它涉及谁有权得到分配、不同层级如何分配、不同群体如何分配等问题;
第二,从分配物来看,它涉及可分配物的范围多大、可分配物的价值如何等问题;
第三,从分配过程来看,它涉及竞争机会是否平等、统计学意义上的平等分配过程、投票等政治参与机会平等问题。
b.可以归纳为三种公平:
第一,机会公平。
每人都有同等的获取分配物的机会,但不保证每位最终都能得到。
第二,分配公平。
有两种情况:分配物对于一定范围的人群是一样的,但对于该范围以外的人可能就不同;在不同的个体或集体之间是平等的,但对这些个体的背后或群体内部的每个人来说则可能并不平等。
第三,最终状态公平,它会充分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偏好、实际需求和价值追求。
②效率
效率就是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所需要的最小化投入。
a.在投入方面,它涉及如何计算投入,如何确定某种投入与某种产出的关联,如何
b.在产出方面,主要涉及:
第一,如何确定产出目标;
第二,在多种产出目标的条件下如何决定这些目标的组合比例。
③自由
自由就是人们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④安全
安全在政治共同体中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按我们通常的分类,安全的种类主要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等。
(3)公共政策四个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为:
①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些人认为两者是冲突的,另一些人则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a.公平与效率冲突
第一,维持公平会消减人们工作的动力;
第二,保持公平要求政府干预个人的选择,从而影响效率;
第三,维持公平要求大量的官僚机构,官僚机构等同于浪费;
第四,两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b.公平与效率不冲突
第一,人们工作的动力来自于一贯的满意、自我受尊重和归属感;
第二,再分配并不会阻挠尝试和创新,一些保障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冒险精神;
第三,行政管理本身也是一种生产性行为;
第四,社会可以通过政治和政策的选择实现两者的协调。
很不一致。
在现实当中,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极端复杂的,既有一致性,也会有相互冲突之处。
②自由与安全的关系
a.自由与安全是矛盾的
第一,安全会造成对安全提供者的依赖;
第二,人们需要自给自足,以便能真正独立和自由;
第三,若政府如父亲般地要保护人们免受相互和外来伤害,就要限制人们的自由。
b.自由与安全不矛盾
第一,不安全会剥夺人们真正自由的选择能力,安全则会有助于真正的自由;
第二,完全自给自足只是虚幻的理想,能够依靠一个社区去营造一个人人自由的氛围,公共政策能够保护受资助者免受资助者的统治。
第三,公共政策能公正、实在地区分出那些有能力做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人和那些做不到这些的人。
2.确定公共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各有哪些?
答:(1)确定公共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2)确定政策目标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确定政策目标的一个基本原则。
a.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b.在确定政策目标时一定要切实可行,既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出于决策者个人或群体的某种打算而降格以求。
②面向未来
政策目标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未来的预期性,该特征要求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必须面向未来。
③系统协调
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力求让同一政策的多项目标相互协调,也让某项政策的目标与已有政策的有关目标或即将出台的其他政策的目标相一致。
a.需要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及运筹学等方法来对有关的政策目标作全面考量;
b.在确定公共政策目标时要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尽可能地逐步将目标数量减少到最低数量,以便集中配置政策工具和资源。
④明确具体
确定有关政策目标,就要使目标明确具体。
对于目标中的有关概念、时间要求、目标内容、相关条件等都要进行清晰界定或说明,做到表达准确,含义清楚、单一,各项要求详细具体,能量化的予以量化等,以利于理解和操作。
⑤伦理考量
公共政策作为统治阶级和阶层实现其利益和意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必然会在政策目标的考量中体现他们的价值偏好。
但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持统治的稳定,也会考量社会大众的利益需求,甚至反映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3.什么叫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主体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政策规划,又称政策构建。
从狭义上来界定,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2)政策规划的主体主要由以下两种类型:
①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政策规划中的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在现实的政策规划过程中,政府不仅在规划组织与管理上占主导地位,在规划方案进入抉择阶段上也常常占主导地位。
②政策规划的主体多元化
a.单一式规划主体
在单一式中,政策规划主体通常为政府有关机构。
政府的优势在于它对有关问题有具体详细的了解,对问题能从全局上进行考量。
b.多元式规划主体
多元式规划主体中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虽然可能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可能会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失之片面,但它们的参与毕竟可以对政府规划起到制约、补充等作用,既有利于克服各方的自利性,保障社会公正,也有利于汇聚各方智慧并反映各方利益需求,以保障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公共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1)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几项原则:
①紧扣政策目标
设计政策方案是达成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规划步骤,因此它首先必须紧紧围绕针对某一或某些问题的政策目标,科学地设计实现有关政策目标的具体政策行动方案。
②规划多重方案
所设计的方案的数量一般至少不低于两个,可以让人们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去尽可能充分地考虑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在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中进行优中选优;同时多重方案的设计也能为此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
③方案彼此独立
所设计的多重方案彼此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当然彼此可以同属某一大类。
如果相互隶属,即某一方案可能属于另一种方案的一部分,这两种方案实际上仅仅是一种方案。
这样,设计就不合理,就不能达到真正的方案多重化要求。
④方案要有创新
应该看到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
重视方案的创新性,并不意味着不要任何已有成功的经验和办法,或者是单纯为创新而创新。
⑤方案切实可行
目标要可行,实现目标的方案也要可行。
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去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力争它们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①结果
方案设计中的结果包括在制定政策方案时政策制定者所预期产生的结果以及政策本身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两个层面的含义。
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政策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地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