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和原因的一种方法。
它可按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进一步分类。
(1)按比较对象的不同,其比较方法有:①与本企业不同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又称趋势分析。
②与同类企业或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又称横向分析。
③与预算或计划进行比较,又称差异分析。
(2)按比较内容的不同,其比较方法有:①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如总资产、净资产或净利润,分析研究其成长能力。
②比较结构百分比,如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以分析发现有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③比较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是会计报表各要素之间相互比较所得出的比率,它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比较财务比率是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某一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两种。
(1)连环替代法:依次用实际值替代标准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因素的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
(1)流动比率。
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明企业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障,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但流动比率过高,可能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2)速动比率。
它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以后的余额。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但速动比率过高,可能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过多,现金回笼速度慢,反而会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九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以1:1的比例为佳。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它是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1)资产负债率。
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由于部分资产如待摊费用等难以作为偿债的物质保证,从稳健的角度出发,还应计算有形资产负债率,公式为: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资产总额有形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待摊费用)(2)产权比率。
它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该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3)已获利息倍数。
又称利息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指标反映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越高。
(4)长期资产适合率。
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
该比率从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从维护企业财务结构稳定和长期安全性角度出发,该指标数值较高比较好,但过高也会带来融资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试指标究竟多高合适,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参照行业平均水平确定。
(三)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1.基本评价指标。
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指标、总资产周转指标三项。
基本评价指标为: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率=(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具体评价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①应收账款。
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指标。
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用公式表示即:应收账款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
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②存货。
反映企业存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指标和存货周转天数指标。
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同平均存货的比值;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速度指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用公式表示即: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较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存货周转天数指标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③流动资产。
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是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余额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平均流动资产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用公式表示即: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周转串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3)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企业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是用以综合评价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总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总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1.主营业务利润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该指标表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情况,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2.成本费用利润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它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补充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收益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它是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已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总资产×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越大。
6.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指企业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同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
社会积累率=上缴国爱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越大。
(五)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反映企业置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干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
1.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同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期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100%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销售(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