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新课程理论试题5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C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单项选择题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3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_课时。

(A )。

A、必修B、必修C、选修D、选修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B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2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高中)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初中)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2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2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2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28、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 D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需要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需要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的需要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9、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焦点(D )。

A、是行政部门组织、发动B、是协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C、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D、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30、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A )。

A、六项B、五项C、四项D、三项3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C)。

A、综合性、选择性、完整性B、整体性、均衡性、完整性C、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D、均衡性、完整性、综合性32、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B)。

A、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B、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C、自主、合作、探究等D、做(操作)、考察、实验等33、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这是( D )。

A、新课程所规定的课程观B、新课程所体现的开放观C、新课程所要求的民主观D、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34、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养,这充分体现了关注人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下列内容中确切地表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是( D )。

A、一切为了学生B、为了学生的一切C、为了一切学生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5、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A )。

A、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之中的C、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着巨大的差异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有学习的权利又有学习的责任36、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 A )。

A、终身学习、促进发展B、提高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精神C、形成"学习共同体"D、成长、发展、完善37、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 D)。

A、学习、创新、总结B、关注、尊重、理解C、学习与充实知识结构D、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与人文修养38、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是指(B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39、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为主要目的。

( B)。

A、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D、把学习过程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活动40、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这就是说( A )。

A、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B、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素质C、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观念D、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41、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D )。

A、责任B、权利C、方式D、作用42、在课程评价的问题上,会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的是( D )。

A、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方面B、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结构等方面C、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资源等方面D、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43、倡导的发展性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C )。

A、"成长记录袋"B、"多元主体共同参与"C、"立足过程"D、"情景测试"44、关于教学活动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B、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C、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宏观层次部分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一种非网络化资源45、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B)。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B、国家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46、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等,这说明( C )。

A、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突破B、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突破C、新课程标准具有的主要特点D、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47、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