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血与补血

贫血与补血

贫血与补血
摘要:本文通过对简要的介绍我国贫血的现状和再生性障碍贫血以及补血的常识,希望大家对贫血与补血有进一步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贫血、贫血状况、再生性障碍贫血、补血
一、贫血简介
贫血"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

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dl),一般可认为贫血,红细胞数男性低于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低于350-500万/立方毫米即是贫血。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

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
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居民贫血状况研究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也是当前最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各类人群都可能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体内铁不足或缺乏,并导致缺铁性贫血。

2001年WHO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贫血人数超过20亿,占世界人口的30%,其中约有50%的贫血患者是由于铁缺乏而导致的。

缺铁性贫血在我国人群中也普遍在,其中以妇女儿童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

2002年中国居民贫血患病率为% 1
5.8%,女性为23.3%。

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为(男性1 3.4%,女性21.5%) ,农村贫血患病率为20.8%(男性16.7%,女性24.0%)。

农村男女血患病率均高于城市(P <O.O1)。

六类地区居民贫血患病率比较,大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最低,三类农村居民贫血患病率最高。

中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为29.1%。

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膳食铁的摄入量逐渐下降。

对于老年人来说,贫血大多数(80%) 为继发性贫血。

最近的研究表明,患慢性病时,炎性细胞刺激产生的hepcidin可导致肠道吸收的铁量及巨噬细胞释放的铁量减少。

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患结肠癌等也同其患27 1缺性贫血有关。

三、再生性障碍贫血与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

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

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

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若有致病原因如药物、化学品、辐射、感染为继发性。

AL G/ ATG 是目前对SAA 治疗的最有效药物,ALG/ATG+CsA 是SAA 非移植治疗的一线方案, HGFs 与IST联用能降低早期死亡率,
提高疗效。

IST对SAA是安全、有效的。

当患者造血功能、T 淋巴细胞免疫、生活质量完全恢复,且无显著不良反应时, 可认为达到治愈。

近来, Cammita [ 25] 也提出了SAA 治愈标准: 血红蛋白达同龄正常水平、中性粒细胞>1. 5×10 9 / L、血小板>150×10 9 / L, 但该标准过于简单,无T 细胞免疫功能及造血干/祖细胞恢复的指标, 尚需广泛讨论。

4IST 治疗再障的展望今后再障的IST 研究将着眼于以下方面:
①提高现有方案的疗效。

如确定联用HGFs 的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 使用新的HGFs 方案( 如SCF+G -CSF)。

②确定IST 的应用最佳时间。

是多药同时并用, 还是序贯应用。

IST 后无反应多久定为无效, 并再次行IST。

③探索新的免疫抑制药物和IST 方案。

如从细胞周期而言, FK506 可抑制钙神经蛋白的活化, 减少IL -2 的合成, 抑制早期
静止( G 0 期) T细胞的激活; IL -2R 单克隆抗体及雷帕霉( Rapamysin) 主要作用于合成前期到合成期( G 0 -S期)的T细胞;霉酚酸酯主要作用
于合成期( S期)T细胞。

怎样根据各药物不同机制及不良反应组成新的IST 方案将是未来临床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四、补血
(1)病机
人体脏腑组织起着营养和濡润的作用。

血虚证是由于血不足而使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所表现出的证候。

补血能使脏腑组织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使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治疗由血虚所致的各种病证。

血虚证主要有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

补血法分为补心血和补肝血。

此外,气虚、精亏、血瘀等也可导致血虚证的发生,所以补血还有补气生血、填精补血、祛瘀生新等方法。

常用的补血药物有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阿胶等。

补心血适用于治疗心血虚证的治法。

证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等。

常用养心汤治疗。

补肝血适用于治疗肝血虚证的治法。

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睛干涩,雀目,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抽动。

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经闭,脉细弦或涩。

常用补肝汤或四物汤加首乌、枸杞子、鸡血藤等药治疗。

补气生血气能生血。

补气生血法适用于治疗气虚所致的血虚证。

临床上多表现出气血两虚的证候,即除见血虚的一般症状外,还见倦怠乏力,气短,纳少便溏等气虚的症状。

常用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治疗。

填精补血精能化血。

填精补血法适用于治疗肾精不足所致的血虚证或血虚所致的肾精不足证,临床除见血虚的一般症
状外,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精亏虚的症状。

常用河车
大造丸或左归丸治疗。

祛瘀生新瘀血内阻则新血不生,祛瘀可
以生新。

祛瘀生新法适用于治疗由于血瘀所致的血虚证。

临床
除见血虚的一般症状外,兼见积块,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
脉细涩等血瘀症状。

常用大黄虫丸治疗。

临床注意事项凡因痰浊、火热邪气所致的心悸、失眠、眩晕,热盛所致的肢体抽
搐及瘀血所致的经闭,不宜使用补血法。

血虚患者忌用温燥伤
阴的药物。

(2)补血功能
中医治疗血虚症的方法。

又称养血。

属补法。

血虚症是由于血不足而使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补血能使脏腑组织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使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正常。

血虚证主要有心血虚症和肝血虚症,补血法有补心血和补肝血。

此外,气虚、精亏、血瘀等也可导致血虚症的发生,所以补血还有补气生血、填精补血、祛瘀生新等方法。

常用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阿胶等药物组成方剂。

临床上具体使用补血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因痰浊、火热邪气所致的心悸、失眠、眩晕,热盛所致的肢体抽搐及瘀血所致的闭经,不适宜使用补血法。

2、血虚患者要忌用温燥伤阴的药物。

(3)补血禁忌的食物
不能吃太多的膳食纤维。

如果每天吃下去的纤维超过50克,就可能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还会影响矿物质吸收。

而粗粮正含有丰富
的膳食纤维。

其次,燕麦、荞麦、玉米等谷类以及绿豆、红豆等多种杂豆里,还含有“抗营养”的植酸等物质。

它们会妨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延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贫血者的身体健康。

限制脂肪:食用过多脂肪,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同时脂肪过多对贫血病人消化和吸收也有影响,因此每天摄入脂肪量不应超过70克,一般以50克左右为宜,最好是食用植物油脂。

少食碱性食物:碱性环境不利于铁质吸收,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食物中铁游离和转化。

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7.【2]中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总体工作方案、抽样方案及结果计算中的统计学处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 ,27
【3】enfeld S, Frickhofen N, et al. Late clonal disease of treat-ed aplastic anemia . Semin Hematol, 2000, 37: 91 -101.
【4】ammita BM.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e for aplastic anemiaAc-ta Haematol, 2000, 103: 16 -18.
【5】翟风英、何字娜、王志宏等.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J].营养学报2005 ,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