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你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认识
俯观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现代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不断拓新,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双向逆反运动,正构成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演变的一大奇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哲学文化等,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
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它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
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的哲学思想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厚德载物的宽容以及“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等。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
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
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在文化
发展水平上也有很大差异。
因而要把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建设中统一起来,肯定需要有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因此,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使各民族的文化继续各具特色,又必须扬长补短,升优汰劣,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广泛参照中,坚决把人家先进的东西“请进来”。
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丰富多彩并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才能跟上现代生活的步伐。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了建设更美好,更和谐的未来,也为了让我们的现代生活过的更灿烂,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