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ID: 692861.对现代法治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材第十二章)(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A. A. 法治是一种阳光之治B. B. 法治是一种可以预期之治C. C. 法治是权力和法律并列之治D. D. 法治和民主之间也会存在冲突2.法是有概括性的,通常是为一般的人、抽象的人而不是为具体的人、特定的人提供行为标准的,这体现了()。
(教材第二章)A. A. 法的普遍性B. B. 法的明确性C. C. 法的肯定性D. D. 法的形式性3.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对法的这一特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教材第二章)A. A. 一种社会规范,不能作为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不能在办案中加以适用,就不是法B. B. 行政规章是办案的参照依据,因而它不是典型意义上或完全意义上的法C. C. 只要是可以作为办案依据的东西,都能够列入法的范畴D. D. 道德、政策等其他社会规范在经过法的认可后,可以作为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4.关于法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教材第二章)A. A. 法具有强制性,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B. B. 法和道德都具有强制力C. C. 违法行为一定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D. D. 法和道德都是一种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两个方面进行调整5.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这一规定属于()。
(教材第二章)A. A. 确定性规则B. B. 委托性规则C. C. 任意性规则D. D. 准用性规则6.关于法的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材第四章)A. A. 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与人类社会同在,因此有人类社会就有了法B. B. 法的产生意味着人们在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现象C. C.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法大多都是习惯法D. D. 早期的法几乎总是带有浓厚的道德痕迹和宗教色彩7.下列不属于古代法的特征的有()。
(教材第四章)A. A. 专制的法B. B. 武力的法C. C. 特权的法D. D. 理性的法8.下列对判例法的看法中错误的是()。
(教材第四章)A. A. 判例法产生于法官的判决,是法官从判决中所揭示的原则,是法官创造的法B. B. 在今天的普通法国家,当判例法和制定法发生冲突时,应当首先适用判例法C. C. 按照遵循先例原则,上级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具有拘束力D. D. 根据判例法,包含在某一判决书中的法律原则不仅适用于该案,而且往往作为一种先例,成为以后法院办理同类案件应遵循的准则,即“遵循先例”原则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教材第七章)A. A. 行政法的立法主体只能是国务院,其他立法主体无权制定B. B. 行政法规的立法主体是国务院,它在法的形式体系中具有纽带作用C. C. 地方性法规必须合宪,否则无效D. D. 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同样的道理,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也具有同等的效力10.下列法律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有()。
(教材第八章)A. A. 《合同法》B. B. 《商业银行法》C. C. 《人民银行法》D. D. 《保险法》1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法的这个特征意味着()。
(教材第二章)A. A. 法是反映一定的观念和意识的制度形态B. B. 法不仅规范人的行为,也规范组织的行为C. C. 法以调整人的外在行为为主,兼而调整人的思想道德D. D. 法的规范作用只针对和社会有关的行为12.关于法的强制力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教材第二章)A. A. 只有法具有强制力,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力B. B. 法的强制力以国家政权的名义表现出来C. C. 法的强制力的实现是不以被强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D. D. 法的强制力的实现,需要通过法定的程序13.法的要素包括()。
(教材第二章)A. A. 法律规则B. B. 法律原则C. C. 法律概念D. D. 法律事实14.关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教材第二章)A. A. 权利规则,也可以称为授权性规则B. B. 义务规则是以法定义务形式为主体设定的社会责任C. C. 公法如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其中的强行性规则较多D. D. 告诉才处理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则15.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该法律原则属于()。
(教材第二章)A. A. 政策性原则B. B. 公理性原则C. C. 具体原则D. D. 实体性原则16.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法产生的标志性现象的有()。
(教材第四章)A. A. 海商法的兴起B. B. 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的出现C. C. 宗教改革D. D. 罗马法的复兴17.关于民法法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材第四章)A. A. 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或者成文法法系B. B. 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是近代罗马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C. C. 法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荷兰、土耳其、德国、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国的法属于民法法系D. D. 《法国民法典》是拿破仑直接领导编纂的,法国政府曾两次将其命名为《拿破仑法典》18.《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教材第七章)A. A. 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B. B.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C. C.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D. D.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1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制定法律,不能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教材第七章)A. A. 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B. B. 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C. C. 司法制度D. D. 犯罪和刑罚20.关于我国的自治法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教材第七章)A. A. 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 B.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但单行条例无需批准即可生效C. C.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本自治区域内有效D.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均属综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1.法系(教材第四章)答:法系是西方学者根据各国法的特点、历史传统及其源流关系对法所作的分类。
划分法系的根据主要是各国法的特点、历史传统和源流关系,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和历史传统,有着同一源流关系的法,便属于同一法系。
22.法律规则(教材第二章)答:法律规则是社会规则的一种,它是国家政权中的有权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规定社会主体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法律后果,旨在建立和维护法律秩序的特定的行为准则。
23.法(教材第二章)答:法是为社会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者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
24.法定解释(教材第九章)答: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和人员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对有关法或法律规定所作的具有法的效力的说明、解答或阐述。
25.法的形式(教材第七章)答:指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
它所指称的,主要是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
法的形式表明法所存在的方式,是一国的法和法律规范的既成产品,是以一定形式存在的已然的法。
26.法的溯及力(教材第九章)答:所谓法的溯及力,就是指新法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并对这些事件和行为法律上的效果发生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影响。
27.立法(教材第六章)答:立法是对权利资源、权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
28.不成文法(教材第八章)答:不成文法是指有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或虽有文学表现新生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如习惯法、判例法、不成文宪法等。
29.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教材第二章)答: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2、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3、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
4、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
30.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
(教材第七章)答:(一)二者的定义。
(二)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限不容混淆:第一,未然和已然、可能和现实的分别。
第二,多元和统一的区分。
第三,更浓的文化形态和更多的制度形态之别。
31.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区别。
(教材第四章)答:(1)立法权的归属和法的形式的差异。
在民法法系,立法权主要由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机关授权的行政机关也可以行使某些立法权;法的形式主要是制定法,一般不承认法院有创制法的作用。
在普通法法系,立法权实际上由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授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官所分掌。
普通法法系的判例法和制定法都是法的形式,而判例法在很多情况下更是基础性的法的形式。
(2)法律体系的差异。
民法法系的法律体系一般由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程序法等部门法构成,实体法和程序法界限清楚。
而普通法法系的法律体系的构成则不同,尤为明显的是没有民法法系中的民法这一重要而独立的部门法。
在普通法法系,有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还有类似民法法系民法的侵权行为法、契约法、财产法、买卖法等。
普通法法系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往往结合在一起。
(3)法的分类的差异。
在法的分类方面,民法法系把法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部类。
普通法法系对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并不严格,但普通法法系有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区分。
(4)司法组织的差异。
在司法组织上,民法法系的司法体系比较清楚,一般都有司法部、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界限分明;普通法法系则不然,如英国不设司法部,美国虽设有司法部,但司法部长同时又兼任检察长。
在民法法系,法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在普通法法系,陪审员不是合议庭的组成人员,陪审团只认定事实部分,法律问题由法官决定。
在民法法系,没有陪审团参加民事诉讼;在普通法法系,民事诉讼有陪审团参加。
(5)诉讼活动的差异。
①制度。
民法法系采用审问制或讯问制。
普通法法系则采用辨论制或对质制②方法。
民法法系开庭审判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材料为线索进行;在适用法律时,法官首先考虑成文法典如何规定;法院判决书一般比较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