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P58例5,P59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二五一十()二四得八()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图略)竖看:4×4+3=4×5-1=横看:5×3+4=5×4-1=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
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提问:这些题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P56“做一做”N1,看图填等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多少?4、尝试练习P56“做一做”N2(1)说每道题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2)你们在试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三、练习。
1、看图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P57练习十一(1)通过青蛙、小兔、袋鼠跳远的形式的练习,巩固3、4、5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看这样叙述,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
(2)小动物过河,请学生为每只小动物选择过河路线,从而在趣味游戏中巩固乘法计算。
(3)P57N4-N6,让学生观察图上提供了什么信息和问题,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组织交流。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4×2=2×3=5×4=1×4=3×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熊都夸奖你们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
(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种列式都要说出意思?12-1=11(个)3+3+3+2=11(个)4×3-1=11个引导说出:表示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小朋友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引出课题:乘加乘减(板书)l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1、练习一摘玉米棒(画面回到主题图上,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
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
”)问: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同时也要说出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二:课本上的P56引入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引入: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问题?而且能否解答?运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要求:同桌互相出问题,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批改。
老师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拓展练习:尝试根据算式,口头编题。
5×4+3【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一共有多少个?还剩几个?3+3+3+23×3+2=11(个)2+3×3=11(个)3+3+3+3-194×3-1=11(个)4×3=12123×4=12《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学:谈话: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来客人,猴妈妈带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园里采桃子招待客人。
瞧,一番忙碌后,他俩收获可真不少。
(出示教学例图)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1、例题探究:(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能即时口答的解决,再有选择地板书下面的两个问题:A、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B、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A、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23=36(个)36+6=42(个)(4)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两种想法:A、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
可是猴妈妈采的个数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因此必须先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先算出来;B、知道了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先算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5)集体口答。
2、学习试一试:(1)要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独自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123=36(个)36-6=30(个)(3)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3、反思:(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讲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出发确定先算什么。
(3)这两道题各是用什么算法接问题的?(揭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想想做做1:口算给同桌听,每人口算两组题,一个回答,另一个判断正误。
2、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解答。
3、想想做做4:(1)理解题意;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想想做做5:(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6:(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体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自己的问题?(3)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提问并可以指名某个同学解答自己的提问,由大家判断对错。
四、总结评价,点拨方法: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今天接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
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如果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要把它先算出来。
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教学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2)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123=36(个)123=36(个)36+6=42(个)36-6=30(个)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教熟练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学卡片(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好,数学乐园又向那么开放啦,你们想去游玩吗?去数学乐园得闯过三关,你有这个信心吗?二、知识梳理:(巧过第一关)1、练习六第1题:(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集体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我比电脑算得快:补充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口算,让学生快速抢答。
(争过第二关)3、练习六第2题:(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4位学生板演。
(2)集体交流,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3)思考:笔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三、实际应用:(勇过第三关)1、练习六第3题: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啦!你们瞧:(1)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