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一、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反映内容不同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不同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不同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三、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1、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2、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3、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四、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1、论题的新闻性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若议论不以新闻为由头,为依托,就无所谓新闻评论。
而且,这个新闻应该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效性越强越好;并且,这个新闻是有价值的,是事关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
2、论理的思想性这里主要包含三层意思,指的是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
3、论说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不是科技论文,更不是学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者叫群众性、大众化。
这是内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符合广大民众酌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最后,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有一义,即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观点一、论点1、论点的辨识一是只被论证而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论点二是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论据三是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分论点四是既不被论证又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次要论点2、论点的要求科学性;有新意;鲜明;全面;深刻二、论点的表现形式:判断1、判断的思维特征在新闻评论中,作者明确表达的论点是对新闻事实的一个判断。
在大部分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问题,利或害的问题,喜或恶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判断问题。
判断用在新闻评论中就是:事物(这里是新闻事件)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它怎么来的?受什么影响,与什么发生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还只是关于事实的判断。
还有关于价值的判断:它具有什么意义?好还是坏,美还是丑?2、辨识判断的标准与判断的分层辨别判断的真正标准,是作者与他的读者之间实际的知识经验水平。
辨识评论中的判断,实际上就是辨识评论的价值之所在。
在一篇评论中,判断是分层的。
判断的分层,实际上是与文章的结构相关。
这也是人们常说到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揭示不同层次的判断,有利于我们掌握新闻评论的内部结构关系。
三、论点的分类1、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就是对事实本身进行的判断;价值判断就是对事实对于人的价值进行判断。
2、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具体判断:即所谓就事论事,对新闻事件的具体的原因、性质、发展作出判断(如对典型人物的分析);普遍性判断:即对一般情况进行判断,具有普通的形式和普通的适用性。
3、一种常用的具体判断——假言判断“有条件的肯定或否定“,在逻辑学上就叫做假言判断。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事实一、什么事事实在现实世界中被判断为真的命题称之为事实,而事实则被认为是社会共享信息系统。
事实具有无争议性、稳定性、共信性的特点。
二、评论中新闻事实的不同作用新闻评论中所涉及的事实有三种来源:新闻报道;虽然未见报道,但已为公众周知;评论者独自提供的事实。
一篇新闻评论中除了观点,就是事实,包括新闻事实,也可能包括历史。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有这样三种作用:1、作为由头2、作为判断的对象3、作为论据由头是放在新闻评论开头的部分,用于挑开话题引出议论的材料。
由头与论据不同。
由头是新闻评论的事实起点,它对应着的是“就事说理”的思考路径及相应的结构。
作为论据的事实是在论证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的事实材料。
但实际上,在由头与论据之外,新闻评论中还有一种地位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等待分析与判断的新闻事实,它是新闻评论的对象。
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有着由头所不可替代的地位。
因为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的作用只是为了挑开话题,并不一定要对由头本身进行深入判断。
而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却要求作者必须进行判断。
“由头”带出的新闻评论,是为了说一个“对象”带出的新闻评论,就是为了判断新闻本身。
前一种新闻评论在过去很多年里是主流,后一种新闻评论,则在当代迎和了读者更迫切的需求。
至于作为判断对象的新闻事实之所以不同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就更容易理解了:一个有待于认识的事实本身,不可以作为自己的论据。
三、论据的要求1、论据的种类(1)可以直接观察、感觉的客观事实(事实性论据):包括新闻事件、历史事实、规范事实(如法律条文)。
基本论据个人的评论作品,应主要以已经得到广泛传播的、比较可靠的“公共事实”作为论据为宜。
(2)总体上被受众接受为真的信念或前提(理论性论据):理论性论据依其社会接受和解释客观事物的普遍性、普适性程度,往往也有很强的论证效力。
2、论据的使用要求是:相关、可靠、接近(不要采用转了很多手的论据)、新鲜、一致、具体四、新闻评论中知识的运用1、常识性知识。
以常识作为论据,论证效果往往特别好,因为对于读者来说,他们特别容易理解,一点就透。
2、专业性知识。
新闻评论不是学术论文,即使运用专业知识,也都是针对公共事件,在基本的、大的是非层面进行判断。
只不过因为有专业知识的背景,所以作这样的判断会更有信心,也更能令人信服罢了。
五、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实的处理方法对新闻事实的处理与表达观点一样,要符合效率原则。
因为新闻评论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观点,新闻评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为了了解事实。
1、文头叙事。
新闻评论在开头部分叙事。
2、文中叙事。
叙事不在文头,而在文中。
3、文头、文中分散叙事。
4、文尾叙事。
这一般仅用于篇幅非常短小的评论。
先阐明自己的一般观点,然后把新闻事实叙出。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论证一、论证的定义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新闻评论表达人们对新闻的认识,而论证起两个作用:一是用来寻找、检验和确认认识的结果(论点);二是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认识结果。
只有经过论证了的认识结果,我们自己才能相信,也才能使别人接受。
二、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1、演绎逻辑的运用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这个“一般原理”,在论说实践中常常为“公理”或一个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知识与科学知识。
(1)归谬法演绎推理有一种实用的反驳形式就是归谬法:把对方的观点暂时接受为前提,并以此推演下去,直到推出荒谬的结论,以证明这个观点的错误。
例:“一位城市代表反对法案的标题,因为这个标题把普通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归入‘盗窃’这一范畴。
一位骑士等级的代表回答说,正因为偷拿林木不算盗窃,所以这种行为才经常发生。
(马克思对此评论道)照这样推论下去,同一个立法者还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为打耳光不算杀人,所以打耳光才成为如此常见的现象。
因此应当决定:打耳光就是杀人。
”(2)引证法一些新闻评论学教程往往要讲到“引证法”,意思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来证明。
其实,引用个别的观点,是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般他人的观点,也不能随便当作演绎推理的大前提。
能够作为大前提的,应该是那些在社会上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可以作为“公理“的认识。
演绎论证需要注意的问题避免前提错误;避免前提与结论使用的概念不能保持一致。
2、归纳逻辑的运用归纳: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例证法应慎用顺带要说明一下:一些新闻评论学教程往往要讲到“例证法”,意思是直接引用事例来论证的方法。
这个说法虽然比较浅显,但容易造成对论证的误解,以为只要有个例子,就足以论证。
其实,个别的、偶然的事例,既不足以论证“一般”的道理,也不足以论证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足够多的事例,具有相同的属性,在没有观察到相反事例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出一个或然性的结论。
3、类比逻辑的运用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这是“从个别到个别”。
类比论证需要注意的问题避免类比不当;避免以比喻代替论证;比喻与类比论证是有区别的从逻辑的观点看,比喻并不具有可验证的价值。
但是可以用来形象地阐明观点,或者今接受者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比喻是在两个不同类的东西之间进行比较,其中一个东西被说成是相似于另一个东西。
三、新闻评论中的反驳在普通逻辑中,反驳被看做是论证的一种特殊形式。
新闻评论是意见传播。
而不同观点——“反驳”是意见的常态。
所以新闻评论中往往充满了反驳,有的则整篇作品就是一篇驳论。
无论怎样,反驳是普遍存在的。
反驳性评论的对象,肯定具有意见性信息:一篇评论、一种说法,甚至新闻报道中记者的一种倾向、一个结论。
1、反驳论题2、反驳论据3、反驳论证方法第五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一、选题的性质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对于那些以新闻事件作为评论对象的文章来说,选题就是“选事”。
而对于那些并非针对事件性新闻来发表议论的文章来说,选题就是“选问题”。
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价值判断,就是对不同新闻的价值进行判断,往往就决定着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评什么、不评什么。
注意避免新闻评论产生的“庸俗模式”二、选题的情境与类型1、事件性选题事件性选题的新闻评论,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
2、非事件性选题非事件性选题,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3、周期性选题在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之外,有一些特殊的选题是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出现的,比如纪念日或其他周期性活动为题的评论。
三、选题的标准1、普遍——即论题涉及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2、“近”——在时间上要接近眼下。
3、“新”——缩短与新闻本身的时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