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
【拼音名】é Bù Shí Cǎo
【别名】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球子草、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 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 的干燥全草。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

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功能主治】祛风通窃、解毒消肿。

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塞鼻;或研末畜鼻。

【用法用量】 6~9g。

外用适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

外用:捣烂塞鼻、研末搐鼻或捣敷。

【临床应用】①治疗疟疾
将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在发作前2小时注射1次,连用3月。

每次剂置:1~3岁2毫升,4~8岁3毫升,9~14岁4毫升,15岁以上5毫升。

观察各型疟疾现症病人187例,经1~3次用药,痊愈175例(93.6%)。

与氯喹、伯喹对照组相比,疗效无显着差别。

治疗中有3例注射后发生恶心和轻度呕吐,停药后自行消失。

②治疗百日咳
据300余例的观察,治愈率一般在90%左右。

大都在用药后24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

治愈时间,短者3~6天,长者10~15天。

制剂及剂量:㈠取鲜品5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等量糖浆。

按患儿年龄大小,每日用20~40毫升,4次分服。

㈡取鲜生药1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糖浆至1000毫升。

1~4岁3~10毫升,5~8岁11~20毫升。

每日3次。

㈢取全草1500克,制成蒸馏液500毫升,再和入等量糖浆。

1~5岁5~10毫升,5岁以上15毫升,日服3~4次
③治疗软组织损伤
将鹅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2~3钱(小儿减半),以黄酒6~8两(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红糖1~2两同煮(沸后密盖勿令泄气),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

亦可用粉剂每日3~6克,或以鲜草1~2两捣汁,分3次以温酒冲服。

治疗胸、背、腰部等软组织损伤(包括跌伤、打伤、挫伤、扭伤等),均有效。

据数十例观察,大多于用药后1~2天痊愈。

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剂后间有疼痛外,一般无副作用。

亦有将鲜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1500克鲜药制成500毫升)作穴位注射,治疗关节扭伤、腰肌劳损、
风湿疼痛等症,观察94例,痊愈31例,好转60例。

有效率达97%。

用法:于痛点或循经取穴注射,每次0.2~0.5毫升,隔日1次,一般3~5次为一疗程。

④治疗鼻炎
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

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用法: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或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1小时后取出。

用药后除初起有喷嚏、流泪与流鼻涕外,余无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本品煎剂25-5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本品挥发油和乙醇提取液部分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3.抗癌作用:Brevelin显示对大白鼠Walker肉瘤有抑制作用,一些Helenalin的衍生物也显示抗癌活性。

4.抗变态反应活性:鹅不食草的热水提取物经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表现出具显着的抗变态反应活性。

由鹅不食草的氯仿提取物的甲醇可溶部分分离得到的Arnicolide c、
6-O-Senecioylplenolin、Aurantiamide acetate和三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3二甲酯,槲皮素 3-甲酯和芹菜素均显示了较强的抗变态反应活性。

【附方】①治伤风头痛、鼻塞,目翳:鹅不食草(鲜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气,即打喷嚏,每日二次。

(《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寒痰齁喘:野园荽研汁和酒服。

(《濒湖集简方》)
③治脑漏:鲜石胡荽捣烂,塞鼻孔内。

(《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单双喉蛾:鹅不食草一两,槽米一两。

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磨浆,给患者徐徐含咽。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目病肿胀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

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鹅不食草二钱,青黛一钱,川芎一钱。

为细末,先噙水满口,每用米许搐入鼻内,以泪出为度。

不拘时候。

(《原机启微》搐鼻碧云散)
⑥治胬肉攀睛:鲜鹅不食草二两:捣烂,取汁煮沸澄清,加梅片一分调匀,点入眼内。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脾寒疟疾: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

(《濒湖集简方》)
⑧治间日疟及三日疟:鲜鹅不食草,捻成团,填鼻内,初感有喷嚏,宜稍忍耐,过一夜,效。

(《现代实用中药》)
⑨治阿米巴痢疾:石胡荽、乌韭根各五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血多者加仙鹤草五钱。

(《江西草药》)
⑩治疳积腹泻:鲜石胡荽三钱。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⑾治痧症腹痛:球子草花序捣碎,以鼻闻之。

使打嚏。

(《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湿毒胫疮:野园荽(夏月采取,晒干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

(《简便单方》)
⒀治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

捣烂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之。

(《濒濒湖集简方》)
⒁治痔疮肿痛:石胡荽捣贴之。

(《濒湖集简方》)
⒂治牛皮癣:鹅不食草捣涂。

(《贵阳民间药草》)
⒃治蛇伤:鲜石胡荽捣烂,外敷伤部。

(《泉州本草》)
⒄治跌打肿痛: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⒅治鸡眼:先将鸡眼厚皮削平,用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三至五天取下。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