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转窑施工方案

回转窑施工方案

回转窑施工方案φ4.8×72m回转窑施工方案1.概述:回转窑是水泥厂最重要的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厂正常生产,为确保安装质量,特根据我公司多年安装回转窑的经验,编制以下施工方案。

回转窑主要由八节筒体、三挡轮带、大齿圈及三副支撑装置组成,其主要技术产参数:规格型号:φ4.8*72米产量: 5000t/d支座数: 3个斜度: 3.5%主电机功率: 630Kw主电机电压: 660V回转窑包括:筒体、轮带、托轮、液压挡轮、传动机构、窑头、窑尾密封装置、润滑液压、冷却系统等,主要部件重量如下表:回转窑筒体暂无具体参数,按照提供的图纸暂定为8段供货,现场组装、吊装。

最大件重量约为65吨。

2.安装工艺流程:3.施工工艺及方法3.1施工准备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熟悉施工环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机工具进厂,设备开箱清件。

填写《设备开箱记录》、《进货材料验证记录》。

搭建临时设施,为施工作好准备。

3.2基础验收与划线设备安装前,混凝土基础应会同土建、监理、业主单位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安装。

验收范围:土建单位提供的中心线、标高点、基础外形尺寸、标高尺寸、基础孔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

提交的基础,必须达到下列要求:所有遗留的模板和露出混凝土外的钢筋,必须清除,并将设备安装现场及地脚孔内碎料、赃物及积水全部清理干净。

基础验收的检查项目如下:基础外行尺寸:±30mm 地脚螺栓孔深度:0—20mm基础上平面标高:0--20mm 地脚螺栓孔垂直度:5/1000中心线间距离:±1mm 地脚螺栓孔相互中心位置:±10mm3.3埋设标板3.3.1中心标板在基础两端每条中心线上,便于安装找正的部位各埋设一块标板。

标板采用200×100×6-10mm 的钢板制作。

(见图1)用膨胀螺栓固定,钢板上用红油漆标出中心线。

3.3.2标高标板在每个窑墩的四角均埋设用作沉降标志的标高板。

采用φ15mm圆钢与80×80×10mm钢板焊接而且其圆顶顶呈半圆形(见图2)。

埋设件必须埋设牢固,每个窑敦4个标高点在同一标高上,误差不大于0.5mm。

3.3.3在窑头、窑尾厂房内也各设置1个标高点,用于监测基础的沉降。

制作方法见上述方法.3.3.4划出回转窑的纵横中心线(如下图)注:(1)内为中心标板位置,规格为200×100×10(2)内为标高点位置(3) B1-B2 ≤±2mm;B3-B4 ≤±2mm(对角线尺寸);相邻两基础横向中心线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5mm。

首尾两基础横向中心线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6mm。

横向中心线的检查,采用对角线测量法,其目的不会产生平行四边形,减小误差,保证安装质量。

在放线时,钢卷尺应与弹簧秤配合使用,使钢盘尺受到相同张力,减少挠度的影响。

根据厂区标准水准点,测出基础上面基准点标高,作为安装设备的基准点,其偏差≤±1mm。

定期检查混凝土基础下沉情况。

在所有偏差均达到要求之后,所有预埋标板上打上样冲眼并作明显标记,成为永久性标记。

3.4设备出库根据提供的图纸,筒体总重537吨,分8节供货,单件筒体最大重量约65吨。

采用150吨履带吊卸车,卸车时应尽可能直接卸至安装位置,否则,应采用在筒体下垫木排、滚杠用卷扬机拖的方法把筒体运至基础附近。

3.5设备检查3.5.1检查底座检查钢底座有无变形,实测底座螺栓孔间距及底座厚度尺寸,划出底座纵、横向中心线,并打上洋冲眼。

3.5.2托轮及轴承检查检查托轮及轴承规格、托轮轴承座与球面接触情况,检查轴承底面的纵、横中心线。

3.5.3筒体检查筒体椭圆度偏差:10mm ;两轮带中心距离尺寸偏差:±5mm;筒体周长偏差:最大不大于7mm。

检测工具:弹簧秤、盘尺、角尺3.5.4轮带检查核对轮带与筒体配合尺寸大齿圈及传动设备检查加固圈及轮带挡圈检查3.6支撑轴瓦刮研用三角刮刀刮瓦、涂红丹粉在相对应的托轮轴颈上研磨的方法反复刮研,直至达到以下要求:1) 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度为60°~75°,接触点不应小于1~2点/cm22) 轴瓦与轴颈的侧间隙,每侧为0.001~0.0015D(D为轴的直径)。

3) 轴瓦背与球面瓦接触点不少于3点/2.5×2.5 cm24) 球面瓦和轴承底座接触点不少于.1~2点/2.5×2.5 cm23.7底座安装安装顺序为:窑头底座——窑中底座——窑尾底座3.7.1底座安装前,进行垫铁布置及座浆,按每隔500-800mm放一组垫铁的要求布置其余垫铁垫铁。

同时应保证在地脚螺栓二侧各放一组垫铁,垫铁由平垫铁及斜垫铁组构成,垫铁座浆层厚度30~50mm。

3.7.2用水准仪检测垫铁标高,应比实际安装标高低1~3mm。

3.7.3用50t吊车吊装底座就位,并用4台32吨千斤顶调整底座纵、横向中心线位置,使之与基础纵、横中心线对齐。

3.7.4底座初调(1) 用经纬仪检查3个底座纵横中心线,允许偏差0.5mm;(2) 用水准仪检查各组底座中心标高,可用调整至允许偏差0.5mm;(3) 在底座纵向中心线位置摆放3.5%斜度规,用刻度为0.02mm/m框式水平仪调整纵向水平度,允许偏差0.1mm/m,横向位置用框式水平仪调整水平度,允许偏差0.02mm/m;底座纵向水平测量示意图:(4) 用60m一级精度盘尺和弹簧称检查各组底座间跨距、对角线。

跨距偏差不超过±1.5mm,对角线偏差不超过2mm。

l4L1-L2≤±1.5 mm;L3-L4≤±1.5 mm;D1-D2≤±2mm;D3-D4≤±2 mm(5) 调整好后的底座进行地脚螺栓灌浆,其标号比基础混凝土标号高一级。

地脚螺栓灌浆达到75%强度后进行底座精调。

(6) 精调底座再次调整斜垫铁,使钢座满足各项技术要求。

垫铁与垫铁,垫铁与底座要求接触紧密,接触面积不得少于接触面的70%,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长度超过地脚螺栓孔。

3.8 托轮组安装用50吨吊车吊装就位。

安装顺序:窑尾托轮—→窑中托轮—→窑头托轮。

托轮组安装前,将瓦座清洗干净,并划好纵横中心线,打样冲眼做标记。

钢底座上表面清洗干净,将瓦座吊装就位,使瓦座纵横中心线与钢底座纵横中心线对齐,并紧固连接螺栓。

要求:托轮瓦在托轮吊装前刮研完毕,满足设计要求并作好检查记录,托轮与轴瓦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8Mpa。

并保压8-10分钟。

三组托轮全部吊装就位后,以窑尾支座为准,进行托轮组找正。

托轮组找正技术要求:H:设计值±4mm,h1,h2相对标高±1mm,如下图:跨距误差:L1-L2≤±1.5mm L3-L4≤±1.5mm对角线误差:D1-D2≤±2mm D3-D4≤±2mm 托轮斜度允许偏差:0.1mm2NO.NO.NO.L2 L4 托轮顶面中心标高测量图托轮顶面跨距对角线测量图同一组两托轮顶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允许偏差:0.05/1000。

两相邻托轮顶面中心标高应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允许偏差:±0.5mm。

相邻托轮组中心横向跨距偏差:±2mm。

托轮横向中心线与底座横向中心线相重合,偏差:0.5mm。

同一组托轮水平度测量如下图水平仪各托轮安装完毕后,立即在底座和轴承的相互位置打上标记。

二次灌浆前,焊牢垫铁。

3.9筒体、托轮吊装3.9.1筒体各段长度及重量筒体总重537吨。

根据以往经验,估算出筒体尺寸及吨位,如下图及表格,以后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根据图纸筒体分段情况,筒体供货一般10-15米一节,其各段筒体尺寸、重量见下表:单位:mm800010003#档2#档1#档单位:t3.9.2吊装机具的选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窑墩最高达6m,吊装筒体高度约14m,采用一台150t履带起重机从窑尾至窑头一节一节吊装筒体,在空中组对。

3.9.3筒体吊装程序第Ⅰ段筒体—→第Ⅱ段筒体—→3档轮带—→第Ⅲ段筒体—→第Ⅳ段筒体—→第Ⅴ段筒体—→2档轮带—→第Ⅵ段筒体—→第Ⅷ段筒体—→1档轮带—→第Ⅶ段筒体3.9.4吊装方法说明吊车位置及臂长、幅度选用,以吊装时最重的第Ⅱ段筒体为例:I 窑尾 窑头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第Ⅱ段筒体82吨,用150吨履带吊车吊装,吊车伸杆:24米,幅度R:7米,此时150吨吊车可吊90吨。

(1) 具体步骤说明:A.在窑尾混凝土基础上立一激光经纬仪,该经纬仪以窑纵向中心线为中心线,以该处窑筒体中心标高为经纬仪的中心,调整好后,将经纬仪垂直方向按筒体的倾斜方向调整3.5%,则该经纬仪打出的中心线即为窑筒体的中心线。

B.用150吨履带吊将第Ⅱ段筒体吊至混凝土基础上,用支撑垫好,垫的高度应满足套装轮带的要求。

C.将Ⅲ挡轮带吊至基础上,套入筒体上,用千斤顶将靠近吊入轮带侧的支撑拆除,换至吊入的轮带外侧垫好,继续将轮带吊至安装位置,摆放在支撑轮上,用千斤顶调整筒体中心,使之与实际中心向符合。

为了方便轮带穿入,在Ⅱ节筒体垫板处涂抹一层润滑脂易于滑动,同时可用2台5吨手拉葫芦缓慢拉动轮带。

D.吊装大齿圈,由于大齿圈未上弹簧板,吊到位后的大齿圈用支架支撑,与筒体不接触。

(2) 第Ⅲ节筒体吊装及与第Ⅱ段筒体连接A.继续用150吨履带吊吊装第Ⅲ节筒体,吊装前可在筒体两端口圆周上均匀立焊8块500x200x30mm 搭接钢板,用于搭接筒体。

B.组装前把筒体两端坡口处的漆、锈除掉,每个筒体纵焊缝要相互错开,错开角度不小于450。

支C. 用150吨履带吊将第Ⅲ节筒体吊起与第Ⅱ段筒体对接,用临时支撑撑住第Ⅲ节筒体,在支撑上用千斤顶调整第Ⅲ节筒体与第Ⅱ段筒体的同心度进行初步调整,使筒体间间隙调整到2mm,筒体内边错边量不大于2mm。

D.调整好后用组对工具连接。

松开吊车,准备吊下一节筒体。

方法同上。

3.10筒体同轴度调整筒体连接好后,对筒体直线度的进行综合调整,采用激光经纬仪的方法,此方法充分利用激光的高亮度和光的在同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特性。

具体操作如下。

(1) 在每段筒体接口处的“米”字架中心开一150×150的方洞,用薄钢板制作与方洞同样大小的可开关的窗口,用合页连接。

(2) 在窗口上贴100×100见方的坐标纸,在“米”架处筒体圆周上等份8点,用自制的圆规(半径为筒体半径大小),以8个等份点为基准点,在坐标纸划圆弧,各个圆弧点连接成一个八边行,找出其几何中心点,此中心点即为该处筒体中心。

(3) 从窑头平台上所埋设的中心标板的样冲为基准点,架设经纬仪将其锁定在3.5%的斜度上,反复调整经纬仪的高度使其射出的直线与筒体第3档轮带处中心及第1档轮带处中心重合,此时经纬仪射出的直线就是筒体理想中心线,依次调整各节筒体“米”字架的中心与理想中心线重合,筒体直线度偏差可以在坐标纸上看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