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全部内容。

问题名称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现象描述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生原因
导致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1、家庭因素: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几代人围
着一个“小皇帝”转,事事让着、宠着、惯着,长期的娇生惯养,
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心理定势。

造成了在
现代家庭结构条件下,家庭对子女行为规则教育的缺失.甚至有些
素质低下的家长,还带头做一些违背社会规则的事,给孩子起了很
坏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活教材”.
2、学校因素:我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外地进城务工子女,
有城区农村学生,有附近小区学生。

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
儿童。

由于从小所受家庭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些问题。

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
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
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上存在个别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得
到及时有效的谴责和制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

如:在公共场所随便大声喧哗,乘车时不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不遵
守交通遵守则等。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导致了行为举止不守规矩,
规则意识淡薄的状况.
校师困惑
虽然导致学生规则意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和教
师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使之成为有规则意识的合格
公民.怎样才能使规则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让学生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尤其是防止社会上违反规则的不良现象,对学校教育造成的抵销,成为长期困惑学校和教师的问题。

家校生三方对策
虽然学生的规则意识淡薄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方面,有着重要责任和义务。

1、家庭方面: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作为孩子规则意识的启蒙教育,家长肩负着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的重任,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引导按照规则做事.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
2、学校方面: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
深化和完善的。

学校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就要从学生参与班级规
则的制定开始。

首先,生活观察。

进行规则意识的自我教育;其次,现象调查.找出班级内的违规现象;再次,措施征集。

提出约束违
规行为的办法;最后,表决通过。

形成共同遵守的班级规则。

3、学生方面:相互监督,创造好的守规则班级氛围。

班规制
定出来,需要执行、监督,教师不是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有
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每一位学生去监督身边的每一
位同学,互相监督,出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互相
促进。

相互监督落实班规,这是规则民主化的延伸.规则是学生参
与制定的,是民主化的产物.不但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对班规
的执行过程,也要发扬民主,相互监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
觉性,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逐渐达到
“慎独"的境界。

常见误区
1、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的“正、负”抵消。

有些家庭对学生的规则教育和学校的规则教育相悖。

老师对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和行为规则培养,却在回家后受到家长规则意识差的不良影响,导致学校的正面教育和家长的反面影响相抵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形成合力。

2、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大多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遵守。

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其实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我们只有在活动前,让学生讨论制定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规则是为学生制定的,教师要提供民主化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制定.
典型案例
“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主题班会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有规则,那么在我们班级中又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作为班级的一员,你能不能提出有利于班级管理的规则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为我们班讨论制定班规。

二、制定过程:
第一步:生活观察,进行规则意识的自我教育.
师:在参与班规的制定之前,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见到现实生
活中,不遵守规则的实例,并谈谈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性.
生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常出现交通事故,给家庭带来
了不幸.
生2:外出旅游时不遵守游客规定,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生3:在超市购物时不遵守超市规定,带来的麻烦和尴尬.
……
师:同学们列举了生活中所见到的不遵守规则的实例,使我们
感受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那么,在我们班级内又有哪些常见
的违规现象呢?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只靠老师的口头说叫,无法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只有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才能使
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第二步:现象调查,找出班级内的违规现象。

生1:教室内的图书有同学乱拿乱放。

生2:有些同学逃避干值日生。

生3:个别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

……
师:违规现象给班级工作带来秩序的混乱,给同学们学习造成了麻烦。

所以,遵守班级规则是必要的。

(设计意图:调查的过程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看到违规
现象给班级工作带来的秩序混乱,给同学们学习造成的麻烦,就
会感受到遵守班级规则的必要性,唤起内心深处对遵守班规的渴求.)
第三步:措施征集,提出约束违规行为的办法。

师:针对同学们调查整理出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解决问题
的具体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广泛征求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共同讨
论制定行为规则.
小组讨论:根据班级内的违规现象逐一提出规则要求。

交流汇总: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
(设计意图:参与制定班级规则的过程,也是学生熟悉班级
规则的过程,这比死记硬背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效果要好得多。

熟悉班规是自觉执行班规的前提.)
第四步:表决通过,形成共同遵守的班级规则。

班主任对学生制定的规则内容进行审核,提出合理化的修改
意见,征得同学们同意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最后提交全
体同学表决通过.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共同遵守的规则,下面逐项进行表决,少数负从多数。

生:……(逐项表决通过)
(设计意图:表决通过的程序,是学生认可规则的过程。

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制定的规则的合理性,从心眼里承认规则,从而
自觉地遵守规则。


第五步:相互监督,创造好的守规则班级氛围。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制订了可行的班级规则,下
一步的工作就是认真落实执行,希望每一位同学自觉执行班规,
并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
(设计意图:相互监督落实班规,这是规则民主化的延伸。

规则是学生参与制定的,是民主化的产物。

不但让学生参与班规
的制定,对班规的执行过程,也要发扬民主,相互监督.)
三、总结:
师:同学们讨论制定出了很好的班级规则,“言必信,行必果”,希望同学们说到做到,认真遵守,成为行为有规则的人。

(把制定规则权交给学生,培养了规则意识,调动了主动性,激发了热情。

通过主动制定规则的实践,亲身体验生活中的规则,深入理解规则。

遵守规则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山东省临朐县龙泉小学徐景智邮编 2626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