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1.古诗文默写。

(6分)(1),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家质的重要标准。

C.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开华为一门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3.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B. ④⑥⑦①③②⑤C. ④①⑦⑥⑤③②D. ⑤⑦⑥①②③④5. 名著阅读。

(4分) (任选一道题作答)(1)《水浒传》中众多英雄人物上梁山的道路大致有三种类型:出身底层,不满社会黑暗,因一事触发,义无反顾奔上梁山;有较好的地位却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被迫上梁山;因兄弟情义而同上梁山。

请任选一类,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作简要分析。

①鲁达②林冲③李逵(2)反抗是经典名著中的永恒主题。

反抗的也许是强权,也许是命运。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反抗精神。

①孙悟空②祥子二、阅读(47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7题。

(4分)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①(南宋)曾规风萧瑟,邯郸②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释]①南宋词人曾规1169年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战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②邯郸;古赵国国都。

6.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A.词中描述了词人奉命出使金国在邯郸古道上的所见所想,起笔一句将隆冬时节邯郸的自然风貌特征点明出来。

B.上阙中第二次出现的“伤”字,承上启下,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

C.“丛台歌舞”词人实际表现的是赵国时期邯郸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D.“金樽”是指古代盛酒的器具。

本诗中的“金樽”与李白所写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金樽”表达作用不同,本词中的“金樽”是为回忆古都繁华景象而写。

E.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乐景衬哀情”,诗人回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反衬了如今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

7. “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甲)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若主纳.忠谏()(2)寻.亦诛死()(3)无为后.所嗤()(4)然周则惟.善是务()10.下列句子与“不过二世而灭”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C.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D.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12.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乙)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③,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注释] ①筮仕:占卜仕途。

②蓍(shī): -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③坎、离:均为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因留事.金( )(2)中原豪杰并.起(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15.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阅读率与阅读力》,回答16-19题。

(10分)阅读率与阅读力①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

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

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不管是纸质的阅读还是泡在网上的所谓“阅②但是中国人的阅读的确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读”,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获并不大,大多是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

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但阅读力却在萎缩。

所以,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③所谓阅读力,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鲁迅著作一直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明灯,但如今鲁迅的著作在中学教材里被削减,甚至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的阅读障碍,这就反映了如今阅读力的下降,因为鲁迅著作恰恰是需要用心去读的,需要费点脑力才能读懂它。

④造成阅读力下降的个原因,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而已。

能掌握门实用的手艺,能考上名校,能找个工作,就是阅读的全部目的。

因此,对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嗤之以鼻。

其实,培养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才是阅读的最重要目的。

⑤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

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

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又能得到多少的思想升华?⑥我以为,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当今社会,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而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是怎么读和读什么!16.(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7.(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但阅读力却在萎缩。

( )(2)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

( )18.(3分)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问题”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大问题”是如何产生的?19.(3分)请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

(15分)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张尚洁“你好,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她看着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

妈妈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已很少回家,家里剩下她一人,过着三点一线的初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

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威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只剩两人的家庭,房子越变越大,温暖却越来越少。

她想起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米,晚上三人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

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嘭——”妈妈进了家门。

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

“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

“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

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