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1分)(2)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1分)(3)《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2分)(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抱着“□□□□□□□,□□□□□□□” 的处世态度。
(2分)(5)请把李清照的《渔家傲》默写完整。
(4分)天接云涛连晓雾,□□□□□□□。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胜过用空话chuī xū()自己。
(2)颜色鲜明而美丽的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làn màn()。
(3)故宫的建筑fù lì táng huáng((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ǎo miào jué lú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和同学讨论完答案后,杨飞不禁愕然..,他的默写题这次竟然没能全对。
B.白云山千峰突兀..,沟壑纵横,有奇险之美。
从远处遥望,白云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更富幽美的神秘气息。
C.作为东莞中学的一名莘莘学子....,张潇同学立志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现代君子。
D当“冠状病毒”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吁大家切勿草木皆兵....,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榜样3》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用现金典型模范,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力量。
(删去“和力量”)B.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删去“通过”)C.我们班“学霸”晓锋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把“虽然……但是……”改为“不仅……而且”)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
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俗称“开柱”。
然后,由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
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
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
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
广东醒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民间舞品牌。
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分)(2)根据材料内容和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醒狮做宣传。
(2分)情系故园广东醒狮归宗认祖流传广泛华夏儿女八面威风上联:下联:二、阅读(46分)(一)(10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1)佁然..不动()(2)俶尔..远逝()(3)以其境过清.()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二)(9分)秦攻韩之管①,魏王发兵救之。
昭忌曰:“夫秦强国也,而韩壤②魏梁③。
不出攻则已,若出攻,非于韩也必魏也。
今幸而于韩,此魏之福也。
王若救之,夫解攻者必韩之管也致攻者必魏之梁也。
”魏王不听,曰:“若不因救韩,韩怨魏,西合于秦,秦、韩为一,则魏危。
”遂救之。
秦果释管而攻魏。
魏王大恐,谓昭忌曰:“不用子之计而祸至,为之奈何?”昭忌乃为之见秦王,秦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魏四》,有删改)【注释】①管:地名,指韩国的管城。
②壤:接壤。
③梁:地名,指魏国的大梁。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发.兵救之野芳发.而幽香B.致攻.者攻.亲戚之所畔C.则魏危.奉命于危.难之间D.不用子之计.而祸至计.日以还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夫解攻者必韩之管也致攻者必魏之梁也11.文段中两个人物各有其特点,请简要说明。
(3分)(三)(10分)人生立志须趁早赵九如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
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
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
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
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
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
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
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
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
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12.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用了事实论据。
B.“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C.第③④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D.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①②段提出问题,第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第⑥⑦段是解决问题。
B.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引用名言,运用排比句式,告诉我们要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丰富的情感更加真挚细腻。
D.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不容易迷航。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须立志”还是“人生立志须趁早”,为什么?(4分)(四)(17分)一条流不尽的河①家乡有一条属于我的小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名字,少有人关注,唯有我时常陪伴它静悄悄地流动。
这河其实是碗口粗的一眼山泉,源头是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险发现的。
也许是它太不起眼吧,虽然一年四季从不断流,但几乎没有人留意过它。
②那河水在极浅极浅的小沟里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的声响,像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玄妙的风笛声。
你得倾耳聆听,否则风声、鸟鸣声或是你的呼吸声都会将它湮没。
只要你全神贯注,那乐音就会穿过你的耳朵钻进你的心窝。
甚至有时夜里,还偷偷地跑入你的梦里呢。
③我虽然发现了它的源头,却不知道它流向哪里。
追问大人,他们大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置可否地走开。
由于我的锲而不舍,终于有人随口告诉我,它流到了嘉陵江,然后又汇入长江。
从此,喜爱之余,我对它竟多了一份敬意(这份敬意大多来源于电视里或是图画中的长江那无与伦比的磅礴的气势)。
这清澈、明净的小泉竟和我崇敬的长江有着神秘的联系!那时我兴奋了好几天,得意地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几乎发布给我所能认识的人。
④于是,我常常伫立在它身旁,看它匆匆地欢快地前进。
我想前方一定有什么在召唤它,就像母亲呼唤我一样。
要不它为什么会穿过那块大石的底下,绕过那个小山包,永不停歇地向前?有时我会挖个小潭或是筑个小坝,想留住它。
可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
看着它流走的方向,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流向大河!就像我玩累了要回家,大河应该是它的家吧。
⑤不过,什么叫回家,我在读大学后才真正有所体会。
⑥那时,我最怕放寒假,回一趟家就似打一场恶仗。
一节六七十个座位的车厢里往往塞进来两三百人,坐过这种车的人对“身无立锥之地”有着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