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大全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数。
(3)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将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方法二: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方法三:小数和分数的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把小数约分后的结果和分数约分后的结果相乘。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4.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先弄清单位“1”及其所对应的量,即弄清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5.求比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量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个数量;单位“1”的量×[1±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分数乘整数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不是表示求几分之几个几相加。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整数和分母约分后,要把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和原来的分子相乘。
3.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不能忘记分子与分子相乘,同时也不能忘记分母与分母相乘。
4.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小数和分母约分后,要把小数约分后的结果和原来的分子相乘。
5.计算分数乘法时,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
6.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运用(a+b)×c=a×c+b×c进行简便计算时,括号中的每一个数都要与括号外的数相乘。
8.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每一步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9.求比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
方向和距离。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用量角器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写出名称。
3.描述或绘制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先确定观测点,然后描述或绘制出每一段的方向和距离。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只有方向或者只有距离都不正确。
2.以两个物体中的一个为观测点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它们的方向相反,距离相等。
3.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反。
描述返回的路线图时,应按相反的方向来确定返回的方向,而路程不变。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将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2)求整数(0除外)的倒数:先把整数(0除外)看作分母是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含有两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含有同级运算的,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算式中带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6.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法。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单位“1”的量(这个数)未知。
方法二:用算术法解答,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7.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单位“1”的量(这个数)±单位“1”的量(这个数)×几分之几=已知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1±几分之几)=已知量。
方法二:用算术法解答,已知量÷(1±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这个数)。
8.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及这两个数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
先找出单位“1”的量并设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再根据两个数的和(或差)列方程解答。
9.工程问题。
设这项工程为一个具体数量或者“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总和=工作时间总和”列式解答。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即2是倒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非0自然数都有倒数,即0没有倒数。
3.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时,被除数不变,除数变为原数的倒数。
4.分数除法一般不直接约分,只有转化成乘法算式后才能直接约分。
5.计算分数连除时,一定要连续地乘除数的倒数,不能只把第一个除数变倒数。
6.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关键是找准单位“1”,列出等量关系式。
7.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2.比的读、写法。
a 比b 记作a :b 或a b ,读作a 比b 。
3.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号:“:”叫作比号,读作“比”。
(2)比的前项和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5.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6.化简比的意义。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作化简比,也叫作比的化简。
7.化简比的方法。
(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分数比的化简方法。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先转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3)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通常把比的前、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先转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8.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部分量。
方法二: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每份量乘各部分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各部分量。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一个比的前、后两个数位置不能颠倒。
2.比值和比是有区别的,比值是一个具体的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3.比、分数、除法三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不是“等于”的关系,而只能是“相当于”的关系。
4.体育比赛中的“比”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
5.比的基本性质不是指同时加或者减相同的数,也不是指同时乘或者除以不同的数(0除外)。
6.一般情况下,小数比的化简要先把前、后项扩大相同的倍数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7.解按比分配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已知量所对应的份数是多少。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比的意义,求比值和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重点)。
2.比与小数、分数的关系(难点)。
3.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重点)。
4.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难点)。
5.按比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重点)。
6.运用不同方法解决按比分配问题(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求比值和化简比。
3.按比分配问题。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圆的各部分名称。
2.圆的特征。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无顶点。
(2)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且长度都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半径。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第二步:确定圆心。
把圆规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
第三步:旋转一周。
把圆规装有铅笔的那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4.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 表示。
圆的 周长的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5.圆周率。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 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 π 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 小数,π=3.1415926535……计算时, π 通常 取它的近似值3.14。
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π。
6.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 =直径×圆周率或圆的周长 =半径×2×圆周 率。
如果用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 d 或C=2π r 。
7.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一般用字母S 表示。
圆的 面积的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8.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如果用S 表示圆的面积,那么S = π r 2或S = π⎪⎭⎫ ⎝⎛2d 2。
9.圆环。
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叫作圆环,也叫作环形。
10.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外圆的半径是R ,内圆的半径是r ,圆环的面积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π R2-π r2或S=π (R2- r2)。
11.“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问题。
(1)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如果圆的半径是r,那么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为0.86r2。
(2)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如果圆的半径是r,那么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为1.14r2。
12.扇形。
弧:圆上任意两点(如下图A、B)之间的部分叫作弧,读作弧AB。
圆心角:由两条半径组成,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如下图∠AOB。
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
如下图中涂色部分就是扇形。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直径必须过圆心。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半圆只有1条对称轴。
3.在同一个圆内,一条直径的长度等于两条半径的长度和,但只有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长半径才能组成一条直径。
4.圆周率是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与圆的大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