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梳理
例举
说明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
分析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转化思想、
对应思想、
类推思想
填空题、
画图题。
P35:表述图形变化的过程。
图形的变换方式有三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3.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迁移、转化的思想
比较、
概括、
数形结合、
建立模型、
迁移、转化的思想
填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
填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
填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
P25:A×(1+N%)
√
解决“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问题
√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区别:比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
利用比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感受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
√
比的化简
体会化简比的重要性
√
应用
按比分配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多向
思维
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2、策略的多样性:列表法画图法分数问题,倍比法,归一法等。
√
考点分析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第五元统计
知识点
方法点
思想点
检测形式
例举
说明
复式条形统计图
认识和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创设情境收集整理统计出两组数据,先统计表后统计图。(可以看作两个单式统计图的组合)。
√
圆周率的意义
P12: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
圆周长的计算
P12:C=∏d或C=2∏r
√
圆的面积
P18: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的计算,S=∏r2或S=∏(d/2)2或S=∏(C/2∏)2
√
考点分析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变换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方式。
平移要注意说明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距离;
旋转要说明绕哪个点沿那个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要说明以谁为对称轴作谁的对称图形。
变换后的图形和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对应边的长度保持不变。
√
图案设计
P37: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来设计图案,并表述变化过程。
设计图案时三种图形变换方式可以单独运用,也综合应用两种或三种。
√
圆的计算
圆周长的意义
3.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4.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5.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转化、抽象概括、
填空题、计算题、解决问题
P11:绕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
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P11:用滚动法、用绕线法
收集
整理
分析
数据
的能
力
操作题
分析题
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清楚地看出多个项目数据中各种数量的多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1、获取信息;2、利用百分数知识解答问题;3、根据信息中数据提问并解答。(提、列、答)
√
复式折现统计图
认识和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根据教材中的数据,引导读图,发现两幅图难对比,然后鼓励两图进行组合,体现优越性。
1、通过情境理解感受比、除法、分数间的关系,体会化简的的重要性;
2、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迁移,练习与强化
填空
计算
1、化简比的目的是把一比化成和它相等并且前、后项互质的整数比;
2、学了该知识后一般要求计算结果为最简比。
√
化简比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化简比;2、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运用除法;4、结果是一个比。
P25:A×(1-N%)
√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P28: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百分数的应用
四
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4.解决与“利息”有关的问题
P3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考点分析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知识点
方法点
思想点
检测
形式
3、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但可以清楚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表示一种数量变化趋势)
√
P2: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
画圆
P2:画圆的方法:①手指画圆②系绳画圆③圆规画圆
√
圆的各部分名称
P3: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或直径决定。
√
圆的轴对称性
P6: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而这些对称轴都过圆心
√
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P6:d=2r r=d/2
2、通过对比的概念的理解,介绍比的读法与写法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求比值的方法;
3、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数形结
合抽象
迁移
填空
计算
比是一种数量关系,由前项、后项,比号组成,后项不能为0,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读写比
区分比的前项、后项、比号及比值
√
求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商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六年级单元知识梳理
考点分析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第一单元
圆
知识点
方法点
思想点
检测
形式
例举
说明
圆的认识
圆的概念
1.结合具体情境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圆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比较,概括
填空、判断、选择、画图。
P2: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
圆的特点
知识点
方法点
思想点
检测
形式
例举
说明
百分数的应用
一
解决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较、
概括、
数形结合、
建立模型、
填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
P23:(A-B)÷B×100%
√
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P23:(A-B)÷A×100%
√
百分数的应用二
百分数的应用
三
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的问题
√
数学欣赏
P39:欣赏图案和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
绘制美丽的图案时,首先把握图形本身的形状特点,其次注意变换方式的特点,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绘制出美丽的图案。
√
考点分析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知识点
方法点
思想点
检测
形式
例举
说明
生活中的比
比的意义
1、通过三个具体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抽象出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