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互不影响的
(图一) (图二) 2.图一漫画表明了
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文化的关系
C.文化与经济的关系D.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3.图二漫画蕴涵的道理是
A.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就会贫困B.物质上贫困,精神上才能富有
C.物质上不能富有,精神上不能贫困 D.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富有
4.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某西方大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内容有60%至80%来自该股。
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在国外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铁笔银钩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之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促进经济生活的发展
D.文化促进政治生活的进步
6.“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是人的成长的决定因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宋楚瑜在先拜祭黄帝陵后发表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根在镇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这表明海峡两岸
A.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
B.分属于不同的民族文化
C.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D.两岸长期分离、文化已经不同
8.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A.各国文化完全独立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相互渗透的原则
D.各国文化完全融合的原则
9.现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C.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革,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
D.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10.“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社会实践
D.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
12.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文化的独特性②文化的传承性③文化的民族性④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4.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上,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共荣。
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亚非文化不存在冲突
C.文化具有包容性
D.亚非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
15.时下,由网络传播流行起来的“超级女生”、“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流行文化广泛影响着青少年学生。
下列关于流行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流行文化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B.流行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C.应辩证地看待网络流行文化
D.流行文化是适应我国一部分人文化需要的文化
二、非选择题
16.2005年9月29日《光明日报》载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指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7.近来,湖南怀化学院经管系2003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的感人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全国青年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2005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同学学习,学习他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学习他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学习他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严于律己、诚实质朴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我们青年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18.近年来,历史上"红色宝典"的改编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为"红色宝典"的改编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至少3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6.A 7.B 8.A 9.B 10.D 11.C 12.B 13.C 14.C 15.B
16.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⑵①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②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建设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
不断创新和发展。
⑤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知识
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7.(1)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
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②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不注重思想道德
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免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18.答:(1)要不断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2)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4)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等。
注意:考生回答只要合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