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秋水》

文言文《秋水》


结构分析
前 ——自大 认识
神情 结果 “不辩 黄河 牛马” 开阔 “欣然 自喜” 骄傲 自满
后 ——自叹
“美尽 踌躇 在己” 满志
对 比 扬 抑
“不见 水端”
北海 壮阔
“望洋 自叹 兴叹” 不如 “贻笑 正视 大方” 自己
思考讨论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 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 家” ? ④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 是们什么? ⑤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 作用是什么?

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表修饰被修饰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表并列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溪深而鱼肥
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 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 任或没有条件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 子。 也作“望洋而叹”。《镜花缘》五二回:“如 今天朝虽开女科,无如远隔重洋,何能前去? 看来只好望洋而叹了。”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 话。贻笑,见笑。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 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 想聘他为相。庄子在濮水河边垂钓,他对楚国的使臣 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 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我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 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 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
他还问了两个使臣:“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 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 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 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 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 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置的标志。
⑤吾非至于子之门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整理归纳下列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当作“怎么、哪里”讲。 焉 ③今吾子又死焉。
兼词,当作“于此,于是”讲,在这里。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句尾语气助词,无意义。
整理归纳下列各词的意义和用法
练习(一):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 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练习(一):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 是( A ) A、子曰:何陋之有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皆朝于齐
古今异义词:
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指达到某种程 度,或表另提一事。 始旋其面目:古义:掉转,改变。今义:旋转。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深明大义的人, 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望洋向若而叹曰:古义:抬头仰视的样子(连绵 词)。今义 :望:看;洋:海洋。 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整个中国境内。 子之难穷也:古义:尽;今义:贫穷。
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 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 春夏秋冬。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 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 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 自由
朗读课文
《秋水》诵读动画
翻译课文,注 意文旁列出的 词组
1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有学识、
修养高的内行人笑话。
文言文知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东面而视 (面对)
始旋其面目 (脸面) 野语有之曰 (话语) 仲尼语之以为博 (谈论) 不可为量数 (计算) 号物之数谓之万 (数量) 且夫我尝闻 (听说) 少仲尼之闻 (懂得的东西)
虚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把……当作,认
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认为) 以我酌油知之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整理归纳下列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睹子之难穷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之 ③野语有之曰
代词,指话语。
④我之谓也
练习(一):
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 项是( D)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为莫己若者
练习(二)
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轻伯夷之义(轻视) B.少仲尼之闻(名声) 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
主题探究
学生甲:《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
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 学生乙: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 刻地意识到, 人要有自知之明。 学生丙: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懂得山外 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你同意以上的说法吗?为什么?
寓意: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谦受益,满遭损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近乎勇 7、有比较才有鉴别
秋 水
《庄子》
前提测评: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Jì ng 同‘径’

shǎo
dà i
Zhǔ
少仲尼之闻
则殆矣
2、文学常识
庄子名( 周 ),( 战国 )时期( 道 )家学派人物。这个 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老子 )。《庄子》由 ( 庄子及其后学 )所著。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 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 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 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 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平静的黄河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 而叹曰:
宽广的大海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波澜壮阔的大海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 信;
无边无际的大海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
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喻,具有浪漫 主义的艺术风 格。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
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 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 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 称“老庄”。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
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 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为 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 别,无论大小、贵贱、寿 夭、生死、善恶、得失、 荣辱都是相对的。
练习(三)一词多义
若 ①望洋向若而叹 ②以为莫己若者
名词,海神。
动词,如,及 ,比得上。
闻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动词,听到。 名词,学识,学问。 ②少仲尼之闻
请欣赏图片
百川灌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湍急的水流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
奔腾的黄河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秋水:秋天的雨水 2、时至:应时而来 3、百川灌河:很多河流的水都流入黄河。 4、泾流:流畅的水流 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和马。 6、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7、尽在己:都汇聚到这里来了。
8、北海:北方的大海,今渤海。
9、东面:面向东;脸朝东。 10、旋其面目:改变先前洋洋得意的面容。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介词,当作“在”讲。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于 介词,引出了行为的对象。 ③皆美于徐公
介词,用在形容词后及被比对象之前,表比较。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用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表被动。
整理归纳下列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②顺流而东。
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表修饰被修饰关系。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 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 没 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 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
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 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 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 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 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 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庄子》简介
庄子简介
文言文知识 本文成语 思考讨论 主题探究
《庄子》简介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 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 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 的门徒所著。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
11、望洋向若:望着海神;面对着海神。(望洋:抬
头向上看,仰视的样子。) 12、野语:俗语。
13、闻道百:听到过很多道理。
14、莫己若:没人能比得上自己。(宾语前置:莫若己) 15、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 16、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高义。 1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目睹了大海您的无穷无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