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第四章)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第四章)


伦敦国家美术馆 罗伯特·文杜里 1991
托尔维拉斯卡大厦,BBPR事务所 1958
罗伯特·文杜里与妻子丹尼斯·布朗
母亲住宅 罗伯特·文杜里 1964
普林斯顿大学巴特勒学院胡堂 罗伯特·文杜里 1966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文杜里、查尔斯·詹克斯、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詹姆 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1926— )、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1907— )、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 1925—1994)、迈克·格里夫斯 (Michael Graves,1934— )、矶崎新(Arata Isozaki,1931— )、伍重(John Utzon, 1918— )、丹下健三(Kenzo Tange)、山崎实(Minotu Yamasaki,1912—1986)等人。
风格和当时流行的“光幻艺术”效果的“怪诞海报”。
Stafford Fabrics 保尔·兰德 1942
耶鲁大学出版社标志 保尔·兰德 1985
IBM标志 保尔·兰德 1980
平面设计 沃夫根·魏纳特
平面设计 威利·孔茨
平面设计 麦克·凡德比尔 1992
“斯坦福设计会议”平面设计 麦克·曼沃林
“复古”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的书籍装帧领 域就刮起一阵“复古风”,这种复古风格被设计界称为“里特罗”(Retro)设计。
带形椅 皮埃尔·保林 1965
袋椅 意大利扎诺塔公司 1968
左:Kachina for Ernest Mourmans 2004 右:sketches 埃托·索塔萨斯 1960
充气椅 意大利扎诺塔公司 1969
“裘”沙发 保罗·罗马兹等 1970
•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理论探索
1.罗伯特·文杜里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分类建筑理论 3.查尔斯·詹克斯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观
S形椅 汤姆·狄克逊 1987
“ORG”桌 法比奥·诺文布(Fabio Novembre)
纸板家具 维克多·巴巴奈克
三、波普设计
西格拉姆大厦 米斯·凡·德·罗&菲利普·约翰逊 1958
梦露 安迪·沃霍尔
儿童斑点椅 彼得·默多克 1963
四、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
桌子 阿兰·琼斯 1969
衣帽架 阿兰·琼斯 1969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詹姆斯·斯特林 1968
三、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
“自鸣壶” 迈克·格里夫斯 1985—1988
诺尔公司曲木椅 罗伯特·文杜里 1978—1984
“鸟眼”沙发 迈克·格里夫斯
阿雷西公司咖啡用具 罗伯特·文杜里 1980—1983
“玛丽莲”沙发 汉斯·霍莱因 1981
“面对面”双人躺椅 斯坦利·泰格曼 1983—1984
招贴 冈特·兰堡
招贴 冈特·兰堡
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的招贴
招贴 冈特·兰堡
《爵士乐生活》海报 金特·凯泽 1969
《法兰克福爵士音乐》海报 金特·凯泽 1978
(2)“格拉普斯”与政治涂鸦 “格拉普斯”认为海报不应该是商业性的,而是
文化性的、意识形态性的,他们拒绝进入商业广告领 域,而不断为实验戏剧团体、法国共产党、共产主义 工会等创作文化性和政治性的招贴
书籍封面设计 路易斯·菲利
平面设计 宝拉·谢尔
2.欧洲的平面设计 (1)欧洲的“视觉诗人”
欧洲这一时期形成了一股极富生命力、创造力的设计力量,摒弃了商业化、程式化的设计手 法,力求以艺术的、个人的态度对待平面设计,期望能在设计中表现个人的思想和风格,他们被 统称为“视觉诗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冈特·兰堡和金特·凯泽。
第一节 现代设计理念与语言的形成
一、现代主义的国际化 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三、波普设计 四、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理论探索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
三、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
四、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第三节 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一、高科技风格
九、人性化设计
二、过渡高科技风格 十、绿色设计
三、阿基米亚与孟菲斯 十一、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沙发 汉斯·霍莱因
“玛丽莲”椅子 矶崎新 1972
三角形不锈钢水壶“La Conica” 罗西 1982
第二椅 马里奥·博塔
情人打字机 埃托·索塔萨斯 1969
榨柠檬汁机 菲利普·斯塔克 1990—1991
卡尔顿书架 埃托·索塔萨斯 1981
四、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1.美国的平面设计 20世纪50年代后期波普艺术的出现很快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的平面设计领域,美国出现了吸收“新艺术运动”曲线
新加坡海事博物馆 迈克·格雷夫斯 2012
意大利广场 查尔斯·摩尔 1978
AT&T大厦 菲利普·约翰逊 1984
休斯顿美国银行 菲利普·约翰逊 1985
达拉斯国民银行大厦 菲利普·约翰逊 1987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矶崎新 2008
筑波市政中心 矶崎新 1979—1983
斯图加特新国家艺术馆 詹姆斯·斯特林 1984
法国海报艺术 格拉普斯,1970 年世博会
• 第三节 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一、高科技风格
蓬皮杜文化中心 里查·罗杰斯 1977
洛依德银行大厦 里查·罗杰斯 1986
金属支架茶几 诺曼·福斯特
二、过渡高科技风格
“Tom Block”椅朗·阿拉德
金属椅 马里奥·博塔 1982
Phiaton Bridge耳机 2014年红点奖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山崎实 1973
雷尼尔塔 山崎实 1977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家石油大厦 山崎实 1998
阿联酋大厦 山崎实 1996—2000
迈克·格里夫斯
迪士尼天鹅与海豚饭店 迈克·格里夫斯 1990
St. Coletta学校 迈克·格里夫斯 2001—2006
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 迈克·格雷夫斯 1983
四、极简主义
十二、非物质设计
五、『微建筑』设计风格 十三、服务设计
六、『微电子』风格
十四、社会创新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解构主义设计
十五、人工智能与设计
章第

现 代 设 计 的 多 元 化 发 展 (
世 纪
年 代 以 后 )
20 60
第一节 现代主义的衰落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一、现代主义的国际化 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