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学习名言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佚名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8)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佚名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5)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1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19)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2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今译】孔子说:“以我多年对《易》的学习,和“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相结合,研读《易》,以《易》为指导,为人做事才可以没有大的过错。
”22.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今译】孔子使用标准话的场合,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主持典礼的时候,用的都是标准官话。
2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今译】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今译】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而跟从〔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泰伯第八2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今译】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子罕第九2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今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
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2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今译】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
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
”3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今译】孔子说“年轻人可怕,怎么知道他们的将来不如我们这些人呢?但是,如果四、五十岁了还默默无闻,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乡党第十32.入太庙,每事问。
【今译】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
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
先进第十一33.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今译】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颜渊第十二3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今译】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子路第十三36.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今译】孔子弟子樊迟要求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有经验的农民。
”樊迟又要求学习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有经验的菜农。
”樊迟退了出去,孔子说:“樊须(的志向)只是要做一个普通百姓啊!在上面做官员能够追求礼义,民众就没有人敢不谨慎小心;在上面做官员能够讲究道义,民众就没有人敢不信服;在上面做官员能够重视信用,民众就没有人敢不真诚相待。
如果做到这样,四方的民众就会背着他们的孩子自己前来了,怎么能只把自己局限在做个种庄稼的人呢!”宪问第十四3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今译】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灵公第十五39.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今译】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4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今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看了论语中的学习名言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