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病原体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且由于食物全球化、生态全球化、微生物变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传染病也只能起到预防控制,并不能做到及时处理。

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原来的传染病尚有复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都给卫生免疫工作带来艰巨的任务。

本文对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阐述,梳理出当前我国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通过大力宣传、全员参与及加强监测、健全机制、加强检疫等措施,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标签: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流行情况;预防控制对传染病的控制一直是热议话题,也是由古至今的攻克难关,因为只要感染上了传染病,就会导致影响身体健康,丧失生命,而且还会对社会安稳带来重大影响。

从人类发展史历程看传染病,流感、鼠疫、霍乱、天花等曾猖獗流行,严重锐减了当时当地的地区人口,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给人们带来恐慌。

如1347~1351年欧洲的鼠疫,造成传染区死亡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1/3;1917~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让全球7亿多人被传染,虽然经过及时有效治疗,但也死亡了2000万人。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医疗技术及卫生防疫不断进步发展,但我们仍时刻与传染病做斗争,不可掉以轻心。

1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
自20世纪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卫生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对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应用也不断得到重视与发展,使传染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得到明显控制,减少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如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天花。

然而,近年来传染病却又回升趋势,当前流行及爆发的传染病事件不断,一些原来以为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复燃,如白喉、结核病、疟疾、霍乱等,又重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新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让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挑战。

1.1病原体基因发生突变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发生变异,进而对抗菌药物产生要药性。

如1970来以来结核病再度复发,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

就我国而言,结核病位于法定传染病病死率之首,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病学抽样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患病率为66/10万,防治情况态势严峻。

同时,由于病原体的变异,使得毒离越加犀利,疫苗的防治效果下降,出现了传染病大流行,如2009年的甲型HlNl流感。

1.2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新时期的传染病传播方式均较为复杂,且传染性强。

如通过飞沫传播的SARS,通过水传播的O139 霍乱,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西尼罗病毒脑炎,等。

近年来,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越加复杂化,如2003年英国选拔一名因为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

1.3 与动物关系密切当前传染病与动物关系密切相关,一些疾病事先在动物群体传播,但在发生基因变异后具备在人群传染的能力,如莱姆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西尼罗病毒脑炎、疯牛病、禽流感、艾滋病等。

2新时期我国传染病流行情况
2.1 已存在或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当前已记录在案及正在流行的传染病有艾滋病、H7感染、空肠弯曲菌腹泻、O139型霍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大肠杆菌O157新型肝炎、非典型性肺炎、猪链球菌感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等。

现详细论述下几种我国流行传染病。

①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3月由墨西哥爆发疫情并逐渐向全球蔓延,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及流动性人口频繁,在2009年5月11日就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5月29日就在我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二代病例。

最后,截止2009年11月13日卫生部公布出我国所有省市累计出现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李冰高达65927例,经过抢救无效死亡43例。

②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2002年11月16日于我国广东首发,并在次年2月在广东省爆发,最后迅速蔓延内陆地区及国外。

截止2003年8月16日,卫生部累计出内地感染SARS高达5327例,死亡349例。

同时,由于SARS的爆发,相关部门对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病情评估不足还导致了物价哄抬及攻击政府言行等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③H5N1型禽流感。

H5N1型禽流感于1997年5月在香港首发,在2005年湖南湘潭确诊2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随后各省市陆续出现。

截止2010年12月,共有40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确诊,死亡26例,病死率65.0%,高于全球59.3%的水平。

2.2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疫情上升明显当前,我国防疫在面对新的传染病时,还要面临再次复查且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如麻疹、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及性病等,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预防控制策略
3.1提高警惕,大力宣传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认清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对传染病的病因、特点、危害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针对传染病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测量,要进一步提高警惕,做好传染病的计划免疫及监控工作。

同时,针对传染病危害性大、发病蔓延广的特点,我们还应该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采用各种宣传载体,以提高社会人士对传染病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协同共济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3.2全员参与,重在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做好,这需要我们全员参与。

我们要根据传染病的传染特点,要求全员从各层次、多方面、横纵立体面进行全面加强,并做好有效的预防接种工作。

同时,还要针对水源、垃圾处理、食品监管、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做到全员参与,多方加强,重在预防。

3.3加强监测,健全机制,加强检疫①加强监测。

对传染病的监测是发现传染病并进行预防控制的重要方法。

对传染病的检查可分为常规报告及哨点监测两类,覆盖甲、乙、丙3类37种法定传染病。

加强监测应该从传染病的病因、特征、病原体性别及人体免疫水平入手,针对传染病感染及死亡人群研究分析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以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②建全机制。

加强传染病的机制建立健全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保证,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包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的信息情报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突发公共卫生快速反应机制及救治机制。

我国于2004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我国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因医疗机构等对传染病的发现、预防、控制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③加强检疫。

卫生检疫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卫生检疫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对已经感染传染病或出于潜伏期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其他人遭受感染,并严格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或国内传出。

当卫生检疫部门发现传染病有可能涉及相关感染环境时,应该立即采取医疗卫生处理,如消毒、隔离,并作出快速反应进行及时处理,以提供良好、健康的生活、居住、娱乐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根据新时期的传染病特点,认清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治理生活环境为重点,以动员全员参与,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全民防卫能力。

同时,还要对相关机制建立健全,做好传染病的检测与计划免疫,以充分认识到传染病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易彬樘,肖月华,李东力.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2):104-105.
[2]邵家胜,卢洪洲.新发传染病发病研究概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293-294.
[3]李军,陈文.新发人畜(禽)共患传染病的预防医学情报研究急待重视[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4):302-304.
[4]高颖,王刚.传染病在现代社会能够流行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26-227.
[5]林小田,周赤龙,王昱,等.从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谈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J].人民军医,2011,54(4):294-295.
[6]秦鹏哲,李泽荣,刘维斯,等.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健康传播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94-395.
[7]祝江斌,黄合来.重大传染病疫情聚集与扩散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9):1186-1188.
[8]黃文金,宋城本,赖天然,等.人禽流感疫情分析及其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34(3):211-215.编辑/许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