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二零一一年五月“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08一、工程领域简介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

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

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

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推动通信向全光化通信方向的快速发展,通信与计算机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

本领域主要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并具有良好素养的专门人才。

3. 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4.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培养方式1.学制2年:“卓越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卓越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1+1”模式,1年在校学习,1年校企联合培养。

校内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完成企业课程、工程实践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

在第四学期的6月上旬提交学位论文,6下旬进行论文答辩。

卓越硕士生一般不能推迟毕业,但若有特殊原因,例如课程重修、休学、论文问题等原因,本人申请并经导师和领导批准,一般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2.培养方式:卓越硕士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相结合,但在企业培养的时间不得少于十个月;学位论文的内容应来自研究生本人参与的实践项目。

3.学生来源:主要源于本科“卓越工程师”班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和其他推荐免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同时接收当年公开招考录取全日制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申请。

4. 导师配备:卓越硕士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实行“双导师制”。

5. 培养流程四、培养标准1 知识结构人文知识学习哲学、社会学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工程硕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学习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培育哲学思维、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人生价值观。

了解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培育人文精神。

熟悉工程管理的理论。

基础知识主要学习数学和物理知识:根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点及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有选择性地学习高等工程数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析和处理。

掌握坚实工程数理基础理论。

掌握数学建模理论,数据采集分析理论与应用。

专门知识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某个学科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延伸,学科与领域间的交叉进一步加深,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与交叉的学科研究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

通信与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和应用知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相关的理论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和设计知识信息学科交叉学科知识工具性知识外语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

计算机知识: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一种数据库及其编程方式,同时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操作系统及网络,能够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

2 能力要求获取知识能力由于本领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特别强调具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从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的能力,而且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知识检索和获取课程学习企业学习阶段应用锻炼应用知识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专门课程学习:通过学习工程经济知识和企业开设工程应用技术,了解本领域技术标准、行业规定等。

企业阶段培养锻炼相关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解决领域的新项目(如新产品、新工程等)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

通过专门课程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原理和方法技巧。

进入企业阶段培养锻炼相关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在企业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开发,并能够顺利地解决企业科技开发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专门课程学习,熟悉理论和方法技巧。

进入企业阶段培养锻炼,掌握方法技巧。

3 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能够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善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五、实现矩阵(见附件)六、专业领域研究方向1. 现代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2. 先进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3. 导航制导和雷达系统工程与技术4. 天线与微波技术5. 光电子和集成电路工程七、学分和课程设置1、学分:卓越硕士生培养采用学分制,额定学分为40学分;校内学习期间完成25学分,企业学习期间完成15学分(含教学课程7学分,工程实践、学术活动和学位论文等非教学课程8学分)。

2、教学课程部分:校内完成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公共课和限选课3学分,任选课3学分;企业负责的教学课程7学分;此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在校内研究生课程中加选一门课程。

3、学位课:公共课7学分,数理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6学分。

八、课程体系(主干课程)说明:①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卓越硕士生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模式、教材、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详见附件(部分主干课程大纲)。

②实习实践环节中的工程应用技术课程由企业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计,内容应为前沿的科技发展和最新技术应用知识,不少于46学时。

九、校企联合培养卓越硕士生培养采用“1+1”模式:第一年校内课程学习,第二年进入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

企业学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卓越硕士生接受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应完成15个学分(8学分的实践学分和7个课程学分)。

在企业学习期间主要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为主,初期主要是熟悉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

中后期将结合学位论文以研究为主,由企业和学校双方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制订详细、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结合企业和学校的所拥有的实验研究手段,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在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和流程详见《卓越硕士生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十、国际化在培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卓越研究生国际化视野。

坚持外语教学不断线,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

聘请外教加强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增加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英语、英语文档写作和英语商务会话等教学内容。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使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采用英语授课和双语授课。

利用外国专家来校交流,针对性的为卓越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

选择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卓越研究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优先参与有国际合作的项目研发。

我校积极探索实践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模式,采取互认学分、联合授位的方式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

十一、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业学习期间参与项目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或是某一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大项目中子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3、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规划(或工程)设计、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实用新型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技术报告、工程(项目)管理和案例分析等。

4、对于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要求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学位授予卓越硕士生学业结束时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按学历教育研究生就业程序办理就业手续。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卓越硕士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学位证书。

卓越硕士生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卓越硕士生培养采用“1+1”模式:第一年校内课程学习,第二年进入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

一、校企联合培养的目标企业学习是卓越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学生熟悉企业需求、培养锻炼实际工程能力的核心步骤之,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把学生培育成为具有立志于工程事业的献身精神,具有全面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优良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将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潜能,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管理与协调大型工程的领导潜质的复合型工程科技精英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