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概况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概况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概况
【关键词】脑卒中;药物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1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318-01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
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脑卒中具有[1]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现介绍一下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情况。

1 溶栓治疗
研究表明,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在脑梗死早期,用溶栓药物使阻塞血管再通,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是治疗脑梗死的最重要的方法。

1.1 第一代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

苏凡凡[2]等对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结果,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好转为7
2.70%,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与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对[3]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临床资料,而经过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
3.23%。

这两种药物有较好的溶栓力,但此类药物缺乏溶栓特异性,
对血栓部位及非血栓部位的纤维溶解有影响,易导致出血,过敏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要把握好适应症及药物剂量和注药速度,以使其安全、有效。

1.2 第二代溶栓药物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代表,包括重组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尼普酶(ap-sac)、尿激酶原(pro-uk)等。

其中rt-pa在临床使用较多。

李浩军[4]报道了将60例起病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内应用
rt-pa(0.9mg/kg)组与对照组(皮下注射肝素钠),结果,(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与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

两组的继发性颅内出血率与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且rt-pa在高龄脑梗死患者溶栓中,小剂量溶栓也较安全、有效[5]。

1.3 第三代溶栓药物包括瑞替普酶,兰替普酶、替尼普酶、替普酶等。

采用瑞替普酶10mu+10mu的常规剂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安全性,李道佩[6]等运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溶栓治疗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比单用瑞替普酶更有效、安全,并不增加患者(包括老年人)关键部位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

2 抗血小板治疗
通过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临床较为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双嘧达莫等。

瑞典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试验(salt)表明[7],与安慰剂组相比,75mg/d的阿司
匹林可使卒中的危险降低18%。

经过临床检验该类药物的有效率较好,而副作用较少,因而在临床上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之一。

3 抗凝治疗
抗凝药的作用在于阻止栓子的进一步扩大,并减少继发的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预防卒中的复发。

主要应用肝素、肝素类药物。

有报道[8]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50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50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且治疗组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4 神经细胞保护剂治疗
神经保护剂是通过抑制异常的神经元损伤生化过程来保护缺血
细胞的药物的总称,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包括:钙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细胞膜稳定剂(如胞二磷胆碱)、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谷氨酸拮抗剂(硫酸镁)、阿片样物质拮抗剂(如纳洛酮)等。

研究表明[9]:临床观察尼莫地平和胞磷胆碱对60例急性脑栓塞的治疗作用,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和胞磷胆碱组各30例,结果,两组在治疗脑栓塞的疗效中无明显差异。

5 降纤治疗
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是增加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0]。

主要降纤药物有降纤酶、蚓激酶、东菱克栓酶等。

刘新红[11]报道了9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72小时内随机分为治疗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组),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33%。

6 其他药物治疗
我国传统医学对脑梗塞治疗取得很大成功,中医中药治则治法很多。

张国龙[12]对108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即服用补阳还五汤,又以复方丹参液活血化瘀治疗,结果能显著提高疗效。

现代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对凝血机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消除血栓,又能增强凝血机制。

所以无论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均可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并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尤其是随着溶栓治疗、卒中单元及卒中病房的提出,且我院于2010年5
月也成立了脑卒中科,使其治疗模式发生划时代的改变。

目前对脑卒中治疗的基本原则[13]是首先快速恢复脑血流量,如溶栓、抗凝、血液稀释,减轻脑水肿、扩血管等,第二步是限制脑损伤,保存缺血而非坏死的脑组织,防止继发性并发症。

虽然其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极为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

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情,研究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揭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相关难题的面纱。

参考文献
[1]方亮,张梓倩,王维群,等.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评价与药
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3):78-82.
[2]苏凡凡,刘辉,王利萍,等.应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5例临床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213-214.
[3]赵桂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0,(9):110-112.
[4]刘浩军,刘鸣,沈飒,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1):953-955.
[5]于路,张剑平.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高龄脑梗死患者溶栓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b):830-835.
[6]李道佩,黎宝妹,陈运辉.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中国药房,2010(24):2237-2239.
[7] farres mt,grabenwoger f,gross ce,et
al.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bmj,2002,324(1):71-86.
[8]吴振华.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09,2(9):48.
[9]李念羊,张培.尼莫地平与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70-71.
[10]龙洁.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2004,2(1):10-13. [11]刘新红.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78):44.
[12]张国龙.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108例疗效观察.医药世界,2006(5):86-87.
[13]陶明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近况.中国医学文摘,2005,26(5):654-6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