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骨骼与骨骼肌1
特点:常见于幼年时期,成年后骨化形成骨性连结。 (骺软骨) – 纤维软骨连结 synphysis 特点:终身不骨化。
(3)骨性连结
•指两骨间藉骨组织相连结。通常由纤维连结和
透明软骨连结骨化而成。
枕蝶结合
2. 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 (articulation) 或滑膜关节
(synovial joint),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
b. 胸椎:
1)上、下肋凹 2)横突肋凹 3)棘突较长,叠瓦状排列 上肋凹
横突肋凹
横突肋凹 下肋凹
c. 腰椎:
人颅的特点
a.脑颅扩展,容量扩大
b.颅骨变薄变轻 c.面颅明显小于脑颅(1:4) d.咀嚼力发达,上下腭退化 e.出现明显下巴。
成对:颞骨、顶骨 (1)脑颅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筛骨 蝶骨 额骨 顶骨
蝶 骨
颞骨
枕骨
(2)面颅骨: (15块)
成对: 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 犁骨、下颌骨、舌骨 犁骨
– 关节囊 articular capsule
– 关节腔 articular cavity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返回滑膜囊
间接连结— 关节 articulation
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软骨
纤维层 滑膜层
关节腔
负压
(1)、关节面
•是指参与构成关节的相关各骨的接触面,每一关 节至少有两个关节面,多为一凹一凸,前者称为关 节窝,后者称为关节头。 •在关节面上还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
筛板
犁骨
骨腭
鼻旁窦
1)额窦: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2)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3)蝶窦: 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4)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额窦 蝶窦
筛窦
上颌窦
颅内面观
a 颅盖内面观 b 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三叉神经压迹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内口 枕骨大孔 上矢状窦沟
• 人体解剖生理学
• 宁德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系生理教研室
第四章 骨骼与骨骼肌
第一节 骨骼
第二节 骨骼肌
【概述】
•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系
统中骨骼肌是主动部分,骨和关节是被动部分。
•2.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
•3.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
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
鼻骨
颧骨 泪骨 甲
舌骨
大角
小角
体
2. 颅骨间的骨连结
(1)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2)颞下颌关节
人字缝
枕骨
顶孔 矢状缝 顶骨
冠状缝 额骨
颅的顶面观
颅后面观
人字缝
枕外隆凸
顶骨 下颞线 颞骨
冠状缝 额骨 上颞线
翼点 蝶骨大翼
人字缝 外耳门 枕骨
乳突
颅的侧面观
泪骨 颧骨 上颌骨
骨、肌、关节三者的关系
第一节 骨骼
一、骨的形态与构造 1.骨的形态 成人全身骨共有206块。 按形态分类分为四类
(1)长骨 (2)短骨 (3)扁骨 (4)不规则骨
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 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还形成一些辅助结构,这些辅助结构增加关节的稳
定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节的辅助结构主要包括:
韧带
关节盘和关节唇 滑膜襞和滑膜囊
(1)、韧带 ligament
• 构造:是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束 • 分类:
– 囊外韧带 extracapsular lig. – 囊内韧带 intracapsular lig.
关节软骨多为透明软骨构成,少数为纤维软骨。它不仅 使粗糙不平的关节面变光滑,也使关节在运动时减少关节面 的摩擦、缓冲振荡和冲击。
关节面
(2)、关节囊
• 构成:由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附着于关节的周
围,并与骨膜相延续。 • 分层:
– 外层:纤维层,即纤维膜fibrous membrane厚而坚韧, 富含血管和神经,其厚薄通常与关节的功能有关。
骨的物理特性
•颜色:肉粉带黄 •比重:1.87-1.97 •硬度:坚硬、有弹性、抗压力=15Kg/mm2
骨的化学组成(干骨)
•有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1/3) •无机质:磷酸钙51.25%、碳酸钙11.39%、氯化钙2%、磷酸 镁1.16%、磷酸钠+氯化钠1.2%、骨胶原33%(2/3)
骨的化学组成(新鲜骨)
构成关节面。 干骺端:青少年时骺软骨。
短 骨
短骨
short bone 立方形,成 群分布于腕 部和踝部。
扁骨
扁 骨
flat bone 板状、主要构 成颅腔、胸腔 和盆腔的壁, 起保护作用。
不 规 则 骨
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 多分布于中 轴。
听小骨
2.骨的构造
骨密质 骨质 骨松质 骨外膜
骨外膜
功能和结构
存在部位与年龄 骨松质间隙 一生 无 骨干髓腔
红骨髓 黄骨髓
造血 脂肪组织 间隙内红骨髓
胎儿、幼儿,六岁 左右开始逐渐被黄 骨髓代替。
成人
成人 髓腔内黄骨髓
胎儿 幼儿
间隙和髓腔 内红骨髓
3.骨的显微结构 骨细胞
骨纤维 骨基质
长骨骨干结构模式图
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占1/3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占2/3
– 内层:为滑膜synovial membrane 由薄而柔软的疏松结
缔组织膜构成,衬于纤维层内面。富含血管。
(3)、关节腔
• 构成: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的关节软骨共同
围成的。
• 特点:
–密闭的腔隙 –呈负压状态 –内含少量滑液 • 功能: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
2. 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除具备基本结构外,为了适应其功能需要,
•4.运动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一、组成: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二、功能: 1.运动功能 2.维持人体体态及各种姿势,起支持和保护的功能。 3.参与活性物质代谢。(钙、磷等) 4.造血。(红骨髓造血)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 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并参与 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 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1节,尾椎1节
(共计26个)加24块肋,1块胸骨(共计51个)。
骨的分类
•按部位: 颅骨、躯干骨
和四肢骨
•按形态:
长
骨:主要分布于 四肢 短 骨:分布于腕和 跗部 扁 骨:位于颅、胸、 盆部 不规则骨:如椎骨
•长 骨
骨干:内有髓腔,容 纳骨髓。
骺: 有关节软骨,
稳定性。
(3)、滑膜皱襞和滑膜囊
•滑膜皱襞 synovial fold 是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
内突入并重叠卷折形成的。如皱襞内含脂肪即形成
滑膜脂垫。 作用:扩大滑膜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 •滑膜囊 synovial bursa 即滑膜从关节囊纤维层薄 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的。多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腱与骨 面之间。 作用:减少肌肉与骨面之间的摩擦。
(三)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颅骨及其连结
1. 颅骨:分为脑颅骨、面颅骨 脑颅骨
面颅骨
脑颅骨(8)
额骨(1)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顶骨(2) 颞骨(2)
颅骨(23)
面颅骨(15)
上颌骨(2) 颧骨(2) 腭骨(2) 鼻骨(2) 泪骨(2) 下鼻甲骨(2) 下颌骨(1) 犁骨(1) 舌骨(1)
鼻骨
下鼻甲 犁骨
下颌骨 颏孔
颅的前面观
前面观
眶
底
泪腺窝 视神经管 眶上孔 或切迹
尖
上壁 内侧壁 下壁 外侧壁 眶上裂 眶下裂
眶下沟
眶下孔 泪囊窝
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犁骨、筛骨垂直板 顶:筛板 底: 骨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 外侧壁: 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及蝶筛隐窝
筛骨垂 直板
软骨化骨
膜化骨
二、骨连结
概 述
直接连结 间接连结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分类
(一)、骨连结概述
• 定义
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
骨或骨相连而形成。
• 骨连结的分类
直接连结 骨连结 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
• 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藉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 直接连结,两骨之间无间隙,连结较牢固,不活 动或少许活动。 • 直接连结的分类:
骨
骨膜
骨髓
骨内膜
红骨髓 黄骨髓
骨密质:构成骨的外层,在颅盖骨常称为内、外板。 (1)骨质 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在内、外板之间称为板障。
(2)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骨外膜:包被于骨的外表面。 骨内膜:衬于髓腔内面和 骨松质腔内。 (3)骨髓:充填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 的间隙内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 骨髓 骨内膜
棘突
上关节突 椎弓板
②各部椎骨的特征
a.颈椎: 1)有横突孔 2)棘突末端分叉
3)椎体小
横突孔
第1颈椎又称寰椎,主要特点是无椎体。
第2颈椎又称枢椎,主要特点是有齿突。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最长,该突特别隆起,皮下易 于触及,是临床计数椎骨数目和针炙取穴的标志。第7 颈椎棘突的下方为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