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素养落实课前预习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抗日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全民族持久抗战赢得战争胜利和世界尊重。
【学习目标】(1)通过图文材料的探究,了解日本蓄谋侵华和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感悟侵略战争的罪恶、危害,珍爱和平。
(2)通过对抗日战争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抗战的史实、归纳抗日战争的特点,认识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3)通过学习认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积极作用,感悟抗战精神,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
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华规模,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1)九一八事变:年,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1935年,日趋殖民化,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年7月7日开始,日本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实现: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1931华北地区193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概况(1)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①抗战路线:制定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③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组织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4.结果(1)取得平型关、等战役的胜利。
(2)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阶段。
全面台儿庄淞沪相持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全村的一千五百多人中有一千二百多人被杀害。
3.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1.胜利(1)敌后战场彭德怀①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指挥;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
(2)国外战场①目的:为确保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概况: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解救出被围英军7 000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3.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滇缅缅甸【概念解读】民族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的危机意识逐渐强化;五四运动后,民族意识升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达到了空前的觉醒。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参加统一战线的除国共两党外,还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投降派以外的一切爱国政治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归纳比较】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比较【知识拓展】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首先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奠定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其次,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等列强在华特权。
【课堂小结】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抗日战争的爆发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问题】(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方面论证材料二观点。
【解读】第(1)问根据材料一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出处日军军机电报可判断该事件为九一八事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本当局为掩饰自己侵略行径编造的无耻谎言。
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概括其观点,结合国共两党抗战的具体史实论证该观点,注意题目要求从政治、军事方面论证。
【结论】(1)九一八事变。
不正确。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并袭击中国军队,是蓄意发动战争,并非由偶然因素引起。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探究主题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读】首先要正确解读材料,明了本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和调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给出修改建议,然后层层分析,说明修改建议的理由。
在说明建议的理由时,应从宏观的抗日战争去考虑。
无论增、删、合并任何一处的建议,都要紧密围绕对抗日战争的整体把握和目录的缺点来说明。
【结论】示例1: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示例2:建议: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
理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
(“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深化拓展】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比较项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领导阶级蒋介石集团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建立根据地抗战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2)联系①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主题3抗日战争的特点材料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材料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不包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多万人不到10.9万人【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解读】第(1)问,从材料一信息“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等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和改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最大诚意。
第(2)问,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及合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表格信息抗日战争中的三个时间段中国战场都牵制了日军的主力,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结论】(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争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深化拓展】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民族战争。
(2)双重性。
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对敌作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战场对敌作战。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
(5)具有持久性。
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探究主题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材料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