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亲炙大家风范 领悟中医之道
陈肩师从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他与陆先生应福 布斯富豪、飞尚集团董事长李非列之邀,前往深圳为 其把脉。(左为李夫人)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论医绝句 陈肩
稽首前贤更勿疑,不为良相作良医. 此中龙虎供驱策,正是风云欲起时. 江山指点属通人,酌古斟今识绝伦. 余事论医亦开径,不须惆怅惑烟津. 善假传灯穿壁光,燃犀自照校歧黄. 旧邦代有维新命,北斗瞻依万丈芒. 信是扶阳善化阴,中医见道证初心. 春风绿遍江南北,又建奇勋拓杏林. 陆广莘先生悬壶济世六十年,仁心仁术,大著<中医学之道>发凡张本,嘉惠杏林.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 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 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 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 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 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 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 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 鹊。
邹旭近照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从抗击SARS看中医药的比较优势 钟南山不如老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 50余名SARS病人,无一例死亡,医护 人员也无一人感染;钟南山主持的广州 医学院附属医院截至2003年5月份共收 治117名病人,10人死亡,其中中医介 入治疗71例,仅1人死亡;广州中医介入 最早最深,病死率全国最低,不到4%, 全国病死率7%。在北京,中医介入后 SARS病人死亡率是介入前的20%。
国学与中医养生
陈 肩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中心研究员
文天祥曰:“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 选择得当,尝一滴水而知大海味; 选择不当,仿佛要从一块砖头上看出万 里长城的形势。 钱钟书《宋诗选注 序》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国学之基本典籍与概念
• 四书五经 • 十三经 • 二十四史 • 文字 • 音韵 • 训诂 • 义理 • 考据 • 词章 • 辨章学术 • 考镜源流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中医看见风情万种, 中医看见风情万种,西医只见汗毛孔
有一位语言学家云:“文学批评全是些废话, 只有一个个字的形义音韵,才有确实性。”拜聆之 下,不禁想到格利佛(Gulliver)在大人国瞻仰皇后玉 胸,只见汗毛孔不见皮肤的故事。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释文盲 释文盲》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释文盲》 陈肩按:钱先生此喻可以移评中西医,中医看 来,波涛汹涌,风情万种;西医看来,不见玉胸, 只见汗毛孔!
中药是中国人的祖先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重要 的科学遗产之一,这已被全世界所公认。中医几千年的经验 总结获知了很多药材,这些药经过近代科学的研究证明确实 非常之重要。但是,中医的理论直接沿袭了《易经》的思路, 而非近代科学化的。 如果现在我们研究中医理论仍然坚持将二者统一起来, 认为中医的理论仍要继续原来的想法,我认为中医、中医学 没有前途。中医传承了《易经》中分类精简的精神,分类上 坚持阴阳、表里、寒热,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将其看作一 个整体架构的话,中医学一定没有前途。所以我们要抛弃中 医的理论,因为其中掺杂有几近迷信的成分,而代之以近代 科学化的方法。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李时珍《本草纲目》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失
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 《本草纲目序》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仲景不传之秘在剂量
• • • • 晋唐以来中医之衰落 近世中医之厄 中西会通派之误 中西医结合之谬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毛泽东之无知与误导
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指出: “应该学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 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 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陀读的 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 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 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 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 得越多越蠢。 毛泽东六二六指示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中医治非典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西医杀人无罪,中医救人无功
我有个学生,太太是广东省中医院急诊 科的护士长,感染了非典,开始也是用大剂 量的激素,但是没有效果,我让他赶紧把这 些西药停掉用中药治疗,果然停了西药换成 中药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6天烧就退了。 另一个护士长感染非典是用西医方法治疗的, 后来牺牲了。我这个徒弟的太太却好了。 邓铁涛:寄语青年中医(第170页)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李可“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 录 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
渐定型。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 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医 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 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 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 症仍然生死参半。细审其因,不外两点: 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考《伤寒论》 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 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 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 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 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 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 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 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 之生命。
不 歧 时 易
羡 黄 髦 象
杨 有 科 三
公 术 学 名
爱 转 波 万
美 青 涛 古
人 春 尽 新
, 。 , 。
陈肩按:杨振宁先生论易与中医, 语多皮相之论,栾贵明先生告我,钱 钟书先生品评杨先生学问为“时髦科 学”,“时髦科学要付出的代价就是 容易过时”!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杨振宁谬论:和《易经》结合,中医没有前途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亲炙大家风范 领悟中医之道
陈中医养生
亲炙大家风范 领悟中医之道
陈肩与李可先生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亲炙大家风范 领悟中医之道
能将心事证铜权 绝学由来秘不传 旋转乾坤须圣手 廊清迷雾见长天 2008年3月22至23日,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暨 中医急难重症经验高级研修班在东莞召开,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九十二高龄的朱良春老前辈也前来兴会,筹谋中医发展与 复兴之道。我有幸躬逢其盛,获益良多。 李老作专题演讲《思路与方法》,高屋建瓴,精义迭出, 为中医发展作狮子吼,发海潮音。李老对《伤寒论》有效剖量 问题,以其成功的医学实践印证地下文物发掘成果——东汉司 同农大铜权。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国医大师陆广莘指出:中医是未来医学,中医 可缓解全人类医疗危机。 中医必将在21世纪复兴!
中医复兴尚未成功, 中医复兴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同志仍需努力! 谢谢! 谢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战略》(第88页)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重振国魂与医魂:古中医的复兴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李可“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 录
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 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 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 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 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 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 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 喂服1-3剂。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李可“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 录
61年7月,当笔者救治一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 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 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 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 按理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 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 正是救命的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 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 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伤寒四逆汤原方, 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 性与解毒的措施。
被西医治死的广东省 中医院护士长叶欣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邓铁涛:寄语青年中医(第241页)
坚定信心的表现是:我的儿子现在5岁 了,所有的毛病都是用中药解决的,身体 健壮。尤其我的妻子,2003年的第一批医 护人员非典患者,一个高烧不退,白细胞 2×109 / L、血小板50×109 / L、肺野大片 阴影的危重传染病患者,就是在邓老师的 指导下,纯中医治疗,6天退烧,被从死亡 线上拉回来了。 邹旭(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跟师随想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张仲景《伤寒论》
陈肩 国学与中医养生
张仲景《伤寒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