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g B/g C/g甲739乙649丙X Y6丁55Z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6.“”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7.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10.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11.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12.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13.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A.B.C.D.15.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16.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A.H2S B.S C.SO2 D.H2SO31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 .a=56%B .b=6%C .c=17%D .d=8%1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 .测溶液pH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19.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 .元素B .分子C .单质D .原子20.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 1、K 2、K 3均已关闭。
内容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Ⅰ.打开K 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 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Ⅱ.在K 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 1关闭,打开K 2、K 3,向B 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打开_____,关闭_____。
22.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3.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或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CO气体还原CuO的实验应选____装置(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
(4)装置⑥可以用于气体的收集,请用图中“a”或“b”填空:当收集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CO2气体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通入。
当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时,采用排水法收集,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通入;若要将瓶中气体导出,应将水从_______充入。
(5)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化氢气体,仪器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带孔塑料隔板,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往A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关闭止水夹,将A容器适当上移或下移,若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②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先放在_______(填“A”或“B”)容器中,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然后_______。
24.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实验分析】(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甲组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填“平衡”或“不平衡”)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乙组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③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丙组④,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3Fe+2O2Fe3O4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25.(6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探究)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表达交流)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该同学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结论2”不正确26.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