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创设活动区要点

怎样创设活动区要点

幼儿园的活动区创设活动区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它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通过开展活动区教育活动,向幼儿展现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通过游戏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丰富生活经验,让幼儿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幼儿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一、活动区教育的内涵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首先,区域设计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在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并且可以自主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

其次,区域的设计要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受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孩子的求满足心理是相同的,区域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活动区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

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

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教育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

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二、活动区教育的功能1、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伙伴、教师和家长。

幼儿可以从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获得认同和归属感。

活动区课程恰恰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开放的空间,提供了有利于游戏和社交的场所。

同伴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及另是经常性的,也是活动取教育模式的一种必然。

活动区教育中,教师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老师的指导与幼儿的主动学、与同伴的交往一气呵成,幼儿在多方的互动中,调动其学习内驱力。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由于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幼儿的气质、性格、体能、智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个别差异。

活动区教育基于他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在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上不仅需要考虑幼儿的群体共性,更在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上有它的优势。

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能力、自我情感也能真实的流露出来,这是集中教育活动所不能承重的。

活动区的活动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能够引发孩子对事物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3、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活动区活动与幼儿园的集体体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集体教育活动具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信息传递和集体智慧的相碰撞与交流的优势,它稳定性强,可以称之为静态课程;而区域活动则可以满足孩子自主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给与孩子更加充分、自主、愉悦的学习与游戏空间,其课程内容变化性较强,可以称之为动态课程。

这两种课程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偏重于哪一个方面,集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与活动区活动目标相融合,活动区应该是集体活动的补充与辅助,延伸和拓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集体与区域课程在幼儿园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互转化与灵活运用成为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的趋势。

关于幼儿园动态性课程和静态性课程的比例多少最为适宜,难以作统一的量化。

但是我们可以直观感觉到,这与幼儿的年龄阶段有着直接的关系。

年龄越小,幼儿园课程中的动态性内容就应该越多,所占比例也就越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动态性课程所占比例可以向对于静态课程减少,但是课程的目标一定要结合甚密,充分发挥静态课程的功能。

三、区域创设的原则1、要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区的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所包含的内容和所选的材料一定要是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以此来激发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小班活动区创设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美观、形象生动活泼,经济实用,例如,设置温馨娃娃家,营造一种儿童化、家庭化的气氛,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和不安。

中班幼儿极为活泼好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突出操作性特点的环境,创设角色游戏区、图书区、自然角、美工区、积木区、玩水玩沙区,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小中班幼儿更加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新技巧的学习,喜欢多种动脑筋的智力活动,所提供的环境、操作材料要着重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有利于支持、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可设置益智区、计算区、语言区、实验操作区,激发幼儿探索、创造的欲望,尽可能地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环境的创设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环境中有令他着迷的事物,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活动区应是动态的、随时根据需要而调整活动区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活动区教育目标的变化也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和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进行随机的调整。

目标的产生一是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另一个来源就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生成的。

比如说,教育活动中《磁铁》这一主题,老师在科学区域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磁铁,不同材质的物质,目的是感知磁铁能吸铁,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就用磁铁和磁铁对吸,那么这可能就生成新的教育目标,你的目标就应该立即调整,磁铁同极相吸,会产生什么现象。

这一目标就是孩子在操作中,自然生成的。

3、区域设置要温馨、和谐、富有童趣活动区设置除了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区域设置大小、形状、结构等,更主要的是在视觉上就能刺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每个区域设计要与区域的作用相适宜,换言之,就是区域的外观特征一定要明显。

有的幼儿园,建构区,几年不变的3盒插片,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大家想想,这样的区域活动能吸引孩子吗?所以也就造成了,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还有的图书区,图书已经是有头无尾,破破烂烂的几本书放在价上,孩子进到这样的区域也纯属无奈。

4、要卫生、安全、科学有序这一点尤其对小班幼儿,老师要格外注意,因为小孩子喜欢将东西放到嘴里,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年龄越小,物件越大。

科学区、美工区的材料,老师都应该考虑。

而且,区域要天天擦试之外,所操作的物品要定期暴晒或消毒清洗,紫外线等杀毒等,注意孩子的安全卫生。

5、要符合实际,富有特色每个幼儿园结构面积不同,那我们再给幼儿创设区域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这些方面,不能盲目的照搬,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实施。

但是应该形成幼儿园自己的课程研究特色,比如,幼儿园在科学方面倾向,那么从你的科学区域中,能看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幼儿园研究多元智能,能从你的区域活动中,看出你的主题教育。

区域的种类与范围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并无定论,但应以“全人教育”为原则,满足幼儿任职、语言、大小肌肉、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需求。

四、如何组织开展区域活动(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哪些?(种类)活动区的划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必须是哪几个区域。

根据我们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幼儿园活动区大致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建构区、表演区。

区域的选择1、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具体空间去创设;如:有的幼儿园很小,在班级可能很难建立这些活动区,可以在幼儿园可利用的空间建立工作坊,或几个大型的活动区,每个班级的幼儿可以分时段进行活动。

2、根据当月的主题活动随时删减或关闭开放相关的区域。

本周主题与科学相关的内容比较少,科学区域一周就关闭。

(二)各区域创设的特点及材料的投放1、社会体验区特点:·生活性:区域中有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和真实的或替代性的操作材料·虚构性: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始终处于假想状态,模拟着他们所了解的生活中的角色与情节,或者是他们假想出来的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情节·性别差异性:男、女孩子根据性别的差异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转换性:幼儿往往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觉不自觉地与其他姓关区域之间产生主动联系与交往,并可能在此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充分利用和分享不同的游戏资源·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扮演角色自主活动,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交往性:幼儿在各种社会情境中与其他幼儿互相交往,激发社会行为材料投放:我们在设置社会体验区时,首先要明确这个区域可以涵盖那些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投放相应的材料,社会体验区包含着娃娃家、商店(超市)医院、餐厅、理发店、银行。

根据相应的区域和幼儿的年龄段投放适宜材料。

如:娃娃家材料:1、大小不同娃娃2、家具:3、衣物:4、餐具:5、炊具:6、洗涤:7、食物8、自制的小家电、电话、等餐厅材料:1、碗、盘、筷子、勺2、食品模型3、食品汉字名称、价格标签等4、同角色的服饰5、钱币代用卷、记录点菜用的纸、笔等医院材料:1、不同角色的服饰、便签等2、玩具血压计、针管、听诊器、点滴药瓶、药包、药瓶、药棉、绷带等3、笔、纸、本等,可供幼儿自制病历使用理发店的材料:1、洗发、烫发用品2、理发用具3、理发室的服装、围裙、橡胶手套等4、镜子、各种发式图片等超市材料:1、水果、蔬菜、点心模型,饮料、小食品等包装盒和包装袋2、小汽车、娃娃、球等3、各种儿童服装、鞋帽、饰品等4、洗漱用具、清洁用具、餐具、炊具等5、各种笔、本、书包、文具盒等6、购物筐、购物袋、钱币代用券、收款机模型等银行材料:1、:不同面值的钱币代用券2、银行职员服饰、名签等3、小计算器、验钞机模型、电脑模型、装钱袋等2、分享阅读区特点:1、封闭性:一般来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也比较安静2、转换性:与表演区有一定的转换型。

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往往通过道具等进行角色表演3、阅读区应尽量设置在广线比较好的明亮的地方材料投放:图书角材料:1、单幅画面的图书、单幅多页儿童故事书、识物类图书、故事类图书、简单的汉字与物体对应的图书;交通工具类、动植物类小图书、查功能键标志类小图书、迷宫图书、动画类图书、描画本、看图识字书、卡通类书籍、常识类图书、益智类图书、故事类图书2、生活常见标志卡片、幼儿生活照片、排序讲述图片、游戏操作卡片,形容词、量词卡片、字卡、拼音卡等3、:废旧电话、故事盒、词语接龙卡、废旧画报、看图识字拼图等辅助工具材料:修补工具:胶水、透明胶、线绳、曲别针、夹子、剪刀等3、科学发现区特点:1、操作性:幼儿在科学发现区中是通过操作性的探索与发现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或提升科学经验的2、转换性:与益智区转换的频率较大3、认知性: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往往能够获得一些认知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材料投放:1、室外动物饲养角、室内活动区可投放动物模型、图片、简单拼图等昆虫类动物的标本、各种动物及人体的模型或图片、饲养角中的胎生、卵生动物,一些动物,一些动物,如恐龙的标本、模型和图片、拼图等2、树叶、花、草、水果、种子等,植物图片、简单拼图、树叶、松果、树皮、花、草、干果、3、生活物品及工具类:各种玩具以及生活废旧物品纸、瓶子、罐及其他材料记录纸、记录笔、颜色、天平、匙、铲、勺、筛、滤器、漏斗、量杯、镊子、喷壶实验操作类: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等,颜色、天平、滤网、匙、铲、勺、筛、滤器、漏斗、量杯、量勺、量瓶、钳子、镊子、喷壶等,温度计、有关磁铁、水、沙子、力、空气、光、影子的材料等,记录纸、记录笔、围裙4、环保方面的材料:有关生态平衡、保护色、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图书、图片户外:沙、土、石子等等4、美术创意区特点:1、创造性:在美术创意区,幼儿可以选择多种美术表现方式及多样化的美术工具材料,进行各种艺术表现和创造2、综合性:由于美术创意区的材料,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因而,美术创意区中,无论是材料、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3、转换性:经常与分享阅读区、表演区进行转换材料投放:工具类:1、笔杆簇、易抓物的油画棒、粗芯的水彩笔(红、黄、蓝、绿、黑等4~6种常见颜色)、海绵棒笔、棉签、颜料(加入糨糊等拌成乳脂样)油画棒、彩色铅笔、颜料或涂料橡皮泥和面泥、泥工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