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黎和会部分

巴黎和会部分

巴黎和会: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五大国(美意日法英)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后改为“四人会议”,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巴黎和会的对话
美国威尔逊他在山东问题上偏袒日本,牺牲中国利益。

所以他说,“把山东给日本吧~”
法国克里蒙梭,竭力要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所以他说,“这个无所谓的嘛~但是有关于欧洲的条款,必须要由我们法国签署!!”“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想在我的家门口和我争,没那么容易!”
英国劳合·乔治,竭力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所以他说,“不不不~这个可不行啊,这个必须由我们大英帝国来参与决策啊!!毕竟我国可是为了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啊!!”
美国威尔逊可不会想参与欧洲的事情,所以他不言。

而另外的两个(法国和英国)就争欧洲的重新规划问题了
一定从他们想代表的利益回答才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
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已经78岁的克列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
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

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

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列孟梭厉声喊着:“可以。

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

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

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处境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

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何在呢?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

但提案被否决了,而卖国的北洋军阀却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

“谁签字,就打死谁!”十五名敢死军的青年准备以自己的鲜血和头颅去捍卫中国的尊严和权利。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所谓的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历史无情地嘲笑着巴黎和会。

1939年9月,希特勒再次在欧洲掀起大战,距巴黎和会正好是20年零两个月!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灾难和痛苦中。

关于中国的议案
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中国代表团最初还对和会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提交的议案中提出了以下7个条件:
一,废除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八,废除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与会相关人员
大国会议,凡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

先有“十人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克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

“十人会议”为五大国“经常的正式会议”,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

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问题私下协商(4月23日意首相奥兰多离会,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局面。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发言之前
午后的会议将听取中国代表团对山东问题的立场,通知即将发出,中国代表应立即准备发言。

日本帝国主义历来奉行先下手为强的强盗逻辑,中国代表团本该早作准备,而令人痛心的是竟然忙于内讧,把自己使命搁在一边,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讨论过应对的策略。

现在离开会不过三个小时!顾维钧放下电话,心情沉重得像挂上了铅块。

餐桌上,顾维钧转达了这个消息后,平时为争名夺利而吵吵嚷嚷的代表们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

秘书长岳昭?提议,由他去把陆徵祥请来拿主意,这样重大的事,自然应当由总长拍板。

陆徵祥这天刚好生病在床,饭都没有来吃。

岳昭?出席不久就回来说,总长病得爬不起床,说是下午的会议由哪两位代表参加,哪位代表发言,请诸位自行商定。

“我不去,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准备。

”施肇基回绝说,并把脸转向了顾维钧,“假如派代表去,你应当去。

你对这个问题素有研究,早有准备。


“时间紧迫,诸位务必不要推让。

”顾维钧只能提出自己的人选。

“王博士既是第二代表,在陆先生缺席的情况下,应由王博士代表中国发言。

……”
曾为序列的排名争得不可开交的两位主角,这时的表现,都特别“谦让”。

“还是由王博士和施博士去。

”顾维钧刚把话说完,回头一看,施肇基已不在;据看见的人说,他已离开餐厅回卧室了。

这时已是下午二时半,离会议召开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

也正是这时,和会秘书处才迟迟发来正式通知,要求中国代表团报送出席下午会议的代表名单,立刻赴会。

一边通知这样紧迫,一边又临阵脱逃,当时的局面是令人懊丧的。

“我们应当表明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立场,这是我们神圣的、不可放弃的权利。

”顾维钧严肃而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放弃这种权利,代表团还有何颜面去见国人。

”他也着急了,把话都说绝了。

“那、那……我和你去。

”王正廷自知不好也不便脱身,勉强表了这个态。

然而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决不发言。


时间已不容犹豫,顾维钧唯有挺身而出了。

“我不否认我对这个问题作过研究,但是代表团没有讨论过。

”为了表示对王正廷的尊重,他又提议:“当主席团邀请中国代表团发言时,我还是请王博士首先站起,由你介绍我顾某作为代表发言。


这场相互推诿责任的闹剧终于划上句号,而时间只剩匆匆赶路的二十分钟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