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单元 第1课《巴黎和会》(含详解)

第2单元 第1课《巴黎和会》(含详解)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

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

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

”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

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忆就是如此。

第1课巴黎和会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建立国际联盟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
C.签订对德和约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
解析本题以1919年巴黎和会为命题切入点,要求分析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

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突出强调对能力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历史学习中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答案 C
2.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

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解析一战后初期,英法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具体体现是如何处置德国。

A、C两项是华盛顿会议上的矛盾表现;B项是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冲突。

答案 D
3.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60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解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均是“二战”时期签订的。

故选B。

答案 B
4.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

”其真实目的是()。

A.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B.防止类似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再次重演
C.取消一战期间大国之间签订的分赃密约
D.打破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意图。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关于航海自由的计划暴露了美国的野心,即利用美国强大的经济优势,排挤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进而称霸世界。

答案 A
5.《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

A.领土问题B.军事问题
C.殖民地问题D.赔款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前提是必须准确掌握《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英国在战前是最大的殖民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的主张也反映了其扩大殖民地的意图。

《凡尔赛和约》“委任统治”的规定,扩大了英国的殖民地。

答案 C
6.《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包括()。

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削减其领土②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
海外殖民地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④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⑤德国必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归类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选项中①②③⑤符合凡尔赛和约规定,④是错误的表述,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答案 C
7.巴黎和会主要是调整了()。

A.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B.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
C.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因此,B项明显不符题意。

就A、C、D三项来讲,因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问题,无论
是调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是调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都是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答案 A
8.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被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这主要是指在巴黎和会上()。

A.战胜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宰割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C.英法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势不两立
D.美日为争夺中国产生深刻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与战败的德国签订的,加剧了战胜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

宰割德国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德国重新崛起必然会引起新的斗争,以打破原有体系。

答案 B
9.下列关于《凡尔赛和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国制裁德国的图谋完全实现
B.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C.中国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破坏
D.德国的军备受到相对严格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凡尔赛和约》的理解分析能力。

法国的图谋并未实现,由于英国的阻挠,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目的未实现。

故答案为A。

答案 A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有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材料:
“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①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②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④裁减军备;⑤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既要
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⑭根据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