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读经典·品味经典——走进读书报告

重读经典·品味经典——走进读书报告

❖ (一)“经典”的含义 ❖ 1.从字源上看: ❖ “经”:织物上纵向纱或线,后引申为“规范”、
“标准”等义。 “典”: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看,上面是册,下
面是大,和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或者是 “书在架上”。典的本义是重要的文献典籍。
❖ 2.比较权威的一些定义
❖ 《辞源》:典范的经书
❖《辞海》 :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 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意识形态性)
❖ 四、怎样读经典
❖ (一)一个基点:立足文本 ❖ 不可以随意解读,“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 ❖ (二)多种解读:没有唯一的解读 ❖ 在保证文本内在连贯性的前提下解读
❖ (三)研读结合:每看书必动笔 ❖ 摘抄——写读后感——读书报告——论文 ❖ (四)多次重读: ❖ 经典的意义在不断的重读中才会体现的更为充分
举止大方得体),需提交汇报PPT(图文并茂), 汇报照片,汇报视频(教室)。
1.内涵的丰富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品本身:涉及人类生活的一些重大思想和观 念,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读者接受:读者的文化水平,看问题的角度、兴 趣爱好等。
返回
3.时空的跨越性 经典作品的“当代性”或“历史穿透性” 经典作品总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提出问题 的典型性和解答问题的普适性:提出人类精神 生活中的一些根本问题,或对这些问题的普适 性回答。
❖《现代汉语词典》 :权威的著作
❖国学大师南怀瑾 :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 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
❖卡尔维诺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你 初读那样带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 们初读也像是在重温的书 。
❖“经典”
❖ 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历史选择出的,经久 不衰的作品。
(二)“经典”的特征
三、为什么读经典
❖ (一)文学经典审美教育的价值 ❖ 文学经典的作用:审美超越与教育作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超越现实人生”)
❖ (二)文化传承的需要 ❖ 1.文化的存在与延续
人生百年,文化百世;生命是一种重复,文化 是一种累积 。 ❖ 2.个人文化身份的确认与民族凝聚力的维系
❖ (三)社会现实的需要 ❖ 信仰缺失与慰藉心灵、安顿灵魂 ❖ (四)提高个人素养的需要 ❖ 1.训练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 2.修身养性、提升人格魅力
顶峰上的顶峰 ”。 ❖钱钟书 :由不被文学史提起到“钱学”
❖2.经典的形成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双 向互动的结果。 文本的原创性与阐释的独特性
二、经典阅读的现状
❖ (一)读经典的人越发少了(例证) ❖ 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除了课本上有限的一点点经
典作品不得不读外,没多少时间读经典;中青年基 本上不读经典;老年人有些在读,但也为数甚少 ❖ (二)为什么读经典的人越发少了(原因)




·
| 走

进味

读 书

少 军
报典

读书报告
读书后的心得报告
读书:重读经典
报告:品味经典
▪ 什么是经典 ▪ 经典阅读的现状 ▪ 为什么读经典 ▪ 怎样读经典
格式
无固定格式,有参考模板
要求
不抄袭,有论有据
第一部分:重读经典
1
什么是经典
2
经典阅读的现状
3
为什么读经典
4
怎样读经典
一、什么是经典
❖ 3.河北经贸大学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要求全校同学必须 阅读包括《三国演义》、《史记》等在内的文史哲名著。 读书不合格者不能毕业。此令一出,众学子一片哗然,非 议四起。一位学生更为直率地问道,读《三国演义》能帮 我们找到就业的饭碗吗?在这些当代大学生的心目中,外 语、计算机和经济类书籍以及传授青年各种处世技巧、成 功经验的书籍,才是他们的“必修课”
返回
1.《光明日报》上有一篇题为“读过四大名著的仅为5 % ,当代大学生人文 素质堪忧的报道”,说的是一个课题组对某重点大学86 名学生进行随机 采访,结果发现只有4 人完整地读过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其比例仅为受访 学生的5 % ,而且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在大学期间读一些经典名著的想 法。前些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曾经对1000 多名大中学生发出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85 %的大中学生不读文学名著。
❖ (一)读书报告无固定格式
❖ 读书报告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 ❖ 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
很周详的比较…… ❖ 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 读书的时候要一边看一边写,有任何的想法都要及时把它
写下来,等书看完了再把自己的感受看一遍,会有意外的 收获。
❖ 整体要求加快,人心浮躁 2.各种娱乐方式的增多:电视,电影,网络等 3.人们用实用的标准评价文学经典,由此得出文学无
用论。 ……
返回
❖ 4.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 5.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 或论文
三、读书报告的要求
❖ 1.每人提交一份阅读书目(曾经阅读过的) ❖ 2.每人提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不得抄
袭) ❖ 3.每组提交读书沙龙的照片和发言记录(图书馆)。 ❖ 4.读书汇报会: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语言生动形象、
❖ 1.内涵的丰富性
❖ 2.实质的创造性
❖ 也即是原创性,非重复,有所突破,可能是形式上 的突破,也可能是内容上的突破。
❖ 3.时空的跨越性
❖ 4.可读的无限性

经典的意义是不可能被穷尽的。
不断重读:不同人,不同时代阅读
❖(三)经典的形成
❖1.经典的形成是一种漫长的历史选择。
❖《红楼梦》 :由“淫书” 到“红学” ❖《春江花月夜》 :由少有人提起到“诗中的诗,
第二部分:品味经典
一、写读书报告的原因 二、读书报告的模板 三、读书报告的汇报要求
一、写读书报告的原因
❖ (一)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获取与吸收:过目即忘 与浅阅读
❖ (二)读通、读懂一部经典作品,品味、吸收其精 华,内化为自己积累,较好的方式是:反复阅读— 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报告—进行读书汇报
二、读书报告的参考模板
返回
2.四川某报记者到该省两所高校进行读书情况调查时,询问大学生:“最 近在读什么文学名著?”不料得到的回答普遍是:“不,我几年都没有读 过了。”受访学生普遍表示自己很少读文学名著,包括中文专业在内的 学生也都与文学名著“少有接触”,顶多为应付考试,翻一翻相当于内 容介绍之类的简缩本罢了。大学生不读文学名著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 “对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对考试成绩没有影响”,而且也没时间 读,因为平时要读英语、计算机方面的教材,要考各种证书。一句话,读 文学名著“没有实际用处”。
❖ (二)参考模板
❖ 读书报告的内容要包括:
❖ 1.版本信息:出版社、出版年月、作者简介
❖ 2.内容概要:作品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故事走向等或是主要情节、论述要点等。
❖ 3.心得评论:对该作品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 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 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 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或进行经典语句赏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