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产业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规范我县精准扶贫产业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帮扶对象精准、奖补标准明确、发放程序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健全科学透明的扶持资金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帮扶资金到户,对补助人员、项目、数量、金额等信息进行公示。
(二)坚持先种养后奖补的原则。
充分发挥产业帮扶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奖补、贴息等方式,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或通过其他途径参与产业发展。
(三)坚持非重复奖补的原则。
除有后续扶持的产业项目及特别注明的项目外,纳入奖补范围的产业必须是新增产业,已享受过专项帮扶资金的部分不再予以奖补。
二、奖补对象
全县有发展能力且已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资金来源
产业帮扶专项资金按照“县统一筹集、统一专户管理、权益落实到户、帮扶方式灵活”的原则筹集使用,由上级资金和县财政统筹资金组成,优先使用上级拨付的项目资金。
县财政预拨每个乡(镇)20万元垫付直补资金,乡(镇)设立专户进行专账管理,乡(镇)垫付直补后向县精准办递交拨付凭证。
预拨资金实行滚动使用,差额部分由乡(镇)调剂解决。
四、奖补项目及标准
产业帮扶资金实行直补到户,项目及标准详见《XX县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及标准表》(附件1)。
申报产业限本县辖区范围内,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果业、光伏、贷款贴息和交通补助等)帮扶专项资金每户年度累计不超过1万元;实行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贴息优先原则,年度累计达到1万元后再贷款成功的,还可享受贷款贴息。
五、实施程序
(一)新增产业帮扶资金申报审批流程
新增农业类产业帮扶资金每季度申报审批一次,新增林业(果业)类产业帮扶资金每年申报一次。
新增农业类产业按照“贫困户申请、村级初验、村组公示、乡(镇)直补、部门复核、县级审批、资金拨付”的程序执行,新增林业(果业)类按照“贫困户申请、乡(镇)汇总,验收准备、行业主管部门与村级同步验收、村组公示、乡(镇)直补、县级审批、资金拨付”的程序执行。
实行限时办结,新增农业类产业帮扶项目资金从申请截止日至拨付到户须在16日内完成;新增林业(果业)类产业帮扶项目资金从申请截止日至资金到户须在35日内完成。
1.新增农业类产业帮扶项目
(1)贫困户自主申请。
结对帮扶干部帮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村委会提交《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帮扶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2),并提供土地来源依据(土地属性、规模、合同等材料)和种养种苗来源依据。
贫困户申请材料须在办结时限前递交,逾期转至下季度申报验收;因逾期转至下季度申报,给贫困户造成产业帮扶专项资金损失的,追究结对帮扶干部的责任。
〔办结时限:每季度最后之日前〕
(2)村级初审验收。
村委会收到贫困户申请后,成立由村村支书(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乡(镇)驻村领导、驻村干部组成的村级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验收小组,5天内对贫困户申报项目、规模进行现场核实和初审验收,并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填写《XX县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村级初验情况汇总表》(附件5),至少提供2张XX县精准扶贫产业村级验收照片(样式见附件3),照片内容包括产业规模、贫困户、1名以上验收人员和简要说明等。
〔办结时限: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
(3)村组公示。
初审验收确认后,须在申请对象所在行政村村务公开栏和村小组公共场所公示初审验收结果和拟补助对象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公示样式详见附件4,公示照片存档备查。
公示无异议后,将申请材料、验收照片和《村级初验情况汇总表》一并上报乡(镇)。
〔办结时限: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
(4)乡(镇)审核垫付直补。
乡(镇)要重点核查项目是否真实、填写是否规范齐全、程序是否到位,填写《XX县精准扶贫产业。